今年5月底,葡萄早熟品种“早黑提”上市了,卖价每斤30元。7月,占地1280平方米的生态餐厅开始营业。“今年是采摘游的第一年,预计可收入400万元左右。”刘波说,这种规模化大棚农业,可以标准化管理,可以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应该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记者了解到,这类葡萄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模式经营,正是公安县委县政府致力打造的葡萄产业“升级版”。如今,全县已拥有类似合作社50多家,目的是保证葡萄品种、生产流程的规范及农资使用的安全。
葡萄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仅仅是公安县升级葡萄产业的举措之一。去年底,该县成立了葡萄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向斌任组长;又成功申报了“公安葡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晶凉田”鲜食葡萄商标,结束了公安葡萄26年无统一品牌的现状。
今年起,县财政拿出200万元作为葡萄产业发展基金;整合其他资金2000多万元,支持葡萄产区的设施建设;并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延长葡萄产业链,发展深加工。
为拓展市场,21日,公安县在埠河镇举办了第六届葡萄交易会。此前几天,该县还在武汉举办了“晶凉田”葡萄推介会。
“从单纯种植葡萄到实施品牌推进,公安县已迈出了重要一步。”荆州市委常委万卫东说。
公安葡萄 能否成为又一“湖北名果”?
葡萄大县,能否变身葡萄强县?公安葡萄,能否打造为又一湖北名牌?记者就此采访了华中农业大学果树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李国怀教授。
“公安葡萄已有26年历史,潜江小龙虾产业不过20年,知名度却远超过公安葡萄,这是什么原因?”记者问。
李国怀脱口说道:“这就是果树业与水产养殖业的区别所在。果树见效慢,水产见效快。葡萄虽属‘速效’果树,也得两三年才见收益,而潜江小龙虾冬季投苗,次年四五月份就完全成熟,一年内可见收益。当然,知名度的差异,还有多种原因。”
李国怀认为,公安葡萄产业发展到今天,必须做品牌、打品牌,没有退路可走,也没有其他选择,“箭在弦上、势在必发”。
李国怀介绍,上月25日,公安县“晶凉田”葡萄品牌授牌专家论证会在武汉召开。省农业厅、省农科等专家经过论证,一致审议通过推荐“晶凉田”葡萄为“湖北名优葡萄”。
他说,湖北有“三大名果”,即秭归脐橙、宜昌蜜桔、汉水砂梨,已形成既定概念,我们不能再把桃子、葡萄加进去,称为“四大名果”或“五大名果”,我就建议,称为“湖北名优葡萄”。
如今,公安葡萄产业升级,从技术角度而言,种植也好、发展产业链也好,都不成问题,国家有这个技术平台,关键就是市场。葡萄与其他水果产业的关系更大。比如夏天的西瓜,销量要比葡萄大,但西瓜是典型的寒性食品,寒性体质的人不能多吃;而葡萄性平,任何体质的人都可以吃,葡萄比西瓜更有优势。因此,相关或相近产业应协调发展。而从区域经济角度来说,“农业发展与一个地方的土壤和水密切相关,产业也需要相对布局、分区。”
对于做强葡萄产业,公安县很有信心。县委书记向斌表示,要把公安葡萄产业打造成长江流域最大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副县长石萍接受采访时说,有一天,人们一提到公安县,就会想到葡萄;对于长江经济带而言,沐浴着北纬30度阳光雨露的公安葡萄,就是“我们身边的吐鲁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