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梨树棚膜:四季瓜菜香飘万里

   日期:2018-10-31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    浏览:341    评论:0    
   南有寿光,是全国蔬菜集散地;北有梨树,把四季棚膜瓜菜销往东北乃至全国各地……

  近年来,梨树县棚膜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生力军。

  千名用工者的背后

  天刚放亮,在梨树县高家村生活了13年、如今当上村环卫主管的打工者高文军,便与今年较大一批大棚打工者见了面。

  梨树县乡村振兴先导区管委会设在高家村。管委会楼前聚集了近千名打工者,他们有的来自村内租住户,有的是5公里的外县城居民,还有附近用工集散地的村民。10多年前,高文军也是其中一员。

  为啥有这么多人来村里打工?因为这里的村民头脑活络,接触棚膜早,越干越有经验,不到一亩地的棚膜,收入好几万。

  村里每个组都有10多家有大棚的,最多的达到20栋。每栋大棚雇人经营的收益是2万元,大户每年都有20万元-40万元收入。在开春用工旺季,1000多名打工者全被雇走,每天支付雇工费10余万元。

  据了解,高家村已建大棚960栋,户均3栋,棚膜总面积发展到310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2016年,全村总收入达到4500万元,人均棚膜收入达1.57万元,占人均纯收入的75%。在高家村的辐射带动下,周边多个乡(镇)也陆续发展棚膜经济,现已形成以高家村为核心的超大型棚膜核心区,全县大棚总量发展到3.27万栋,瓜菜总产量达到39万吨,在全省首屈一指。

  端住瓜菜产业的“金饭碗”

  在暖棚里出菜的宋廉忠,忙着把卖菜的钱数记在记录本上。3年前,是他建暖棚的第一年,第一茬种西红柿产值达5万元,第二茬种黄瓜赶上春节上市,每斤卖到5元。

  宋廉忠是喇嘛甸镇王家园子村书记王彦带出去的40名学员之一。他们一起到辽宁学习后,回村从农民手里流转了13公顷地,每栋暖棚投入15万元。一期建的21栋大棚,如今已回本见利。“自打成立园区后,县园艺特产站工作人员经常来指导。县里更是把这里作为棚膜主产区来打造,加大奖补力度,做大做强绿色品牌。去年园区又扩建土堆式温室31栋。”宋廉忠说。

  王家园子村的614户村民,从第一户棚室起步,从木棚、钢骨架棚到土堆式温室,实现了三级跳,实现了一亩菜田种出十亩大田的收益。

  园区采取统一串地、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分散管理模式。为了加快园区建设,喇嘛甸镇党委和王家园区子村委会积极帮助协调解决串地、打井、上电等实际问题,确保园区建设顺利推进。

  “白色浪潮”下的市场思维

  “目前正在提升棚菜品牌的含金量,原来棚菜量很大,但是很粗放,现在实施品牌战略,着力打造九月青豆角等品牌,确保农户持续增收。”县农业局局长盛天说。

  为使“白色浪潮”奔涌不息,梨树县通过打造先导区、园区,引进龙头企业带动,请来专家团队传技术,为棚膜经济发展营造有利条件。

  梨树县的发展目标是依托国家政策,形成东北蔬菜集散地,为此他们请来中国农大专家,为棚膜发展提供科技支撑。针对棚菜中豆角经济效益可观这一突出特点,集中打造九月青豆角品牌。

  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王贵满在农业领域工作了35年,他说:“目前变化最大的是我们的种植技术越来越简单化,有些技术发生了颠覆性改变。现在我们建议农民从大肥大水,向半自动化水肥管理转变。突破原来的面积、规模等局限,从农民自身角度出发,实现管理简单化,从而实现规模化发展。”他告诉记者,过去所有的环节都是农民自己完成,现在真正的园艺大户不用在一线工作,而是研究苗从哪里来、化肥从哪里来,变成了小老板儿。需要引导他们的是:把产品看成商品,要有市场思维,研究产品如何卖出去……

  梨树县的棚膜经济,正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征程上,创造新的奇迹!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