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解决农业突出问题种业须走在前面

   日期:2017-09-04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_zx    浏览:625    评论:0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国种业与世界种业巨头的差距首先是研发创新能力的差距,承认差距但决不甘心落后,这是新时代种业人的态度。8月26日,在2017水稻现代育种技术高级研修班结业典礼上,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局长张延秋作了关于我国种业困境及突围的演讲,引人深思。

 

  张延秋

 

  目前,我国与世界种业研发创新能力仍然存在差距,这是不争的事实。世界种业巨头的研发体系无论从顶层设计还是具体实施均领先中国,孟山都、先锋等大型种企拥有上百万品种测试选种体系,其运用分子检测技术、机械自动化程度、数据处理的信息化程度是我国种企还无法达到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种业靠什么去竞争和发展?我们不是旁观者,而是这个时代的见证者、推动者、参与者和创造者。我国能否抢占生物技术革命制高点,需要每一位育种人推动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在当前的科研实践中,科研单位不愿意做分子检测业务,而搭建分子育种平台又需要较大的投入与人才支持,单个种子企业难以独立创建。在这种两难的情况下,一个可以提供种业共享的分子育种研发平台——华智国家水稻分子育种研发平台应运而生,创建华智国家分子育种平台可以说是我国种业分子育种技术追赶跨国种业巨头的必然产物。

 

  我们建设这个平台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平台将高通量分子检测技术运用于育种材料的分析、分类和分群;全面了解育种单位自己的育种材料,并将育种数据和大田数据输入信息数据库,把相关数据统一起来,再进行信息处理。通过信息数据处理,为我们的育种企业、科研院所提供数据诊断,信息咨询等服务,减少育种工作的同质化,避免跟风和其他低水平的重复劳动。最后,形成一个具有先进生物信息技术和以分子育种技术为支撑的种业创新人才团队和研发创新体系。

 

  我国农业已进入千年之变的格局,依靠自给自足实现“不愁吃穿”的年代已经过去。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了每年1.2万亿斤以上,品种选育实验主攻单产,以高产为目标,为解决温饱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当前我国种业仍然面临着不少问题,不仅仅是同质化、套牌、品种杂等问题,更是科研院所、种子企业能不能适应与保障农业提出的新要求的问题。主要问题可以总结为三个“不”:

 

  一是产品结构不平衡。市场需求和农产品的供给出现了偏差,出现了国家粮食入库,进口粮食入市的局面,产品结构不能很好适应市场的需求。

 

  二是产业之间不协调。我们所生产的农产品,大多是原始初级产品,用于加工增值的产品不多,一二三产融合不够。

 

  三是农业发展不可持续。在农业生产中用水强度增大,肥料和农药的过度使用,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以上三点是当前我国农业最为突出的问题,面对困局,种业如何调整?要想解决这三个突出问题,种业必须要走在最前面,没有种业的改变,农业的总体改革改变将会很困难。

 

  因此,当前我国种业的关键任务是: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需要。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种业要先行。我们的品种不应该仅仅是农民喜欢种植的品种,更需要同时考虑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育种的目标就是要根据市场需求,选择消费者需要的品种,选择农产品加工企业需要的品种。核心是提高品质,要提高加工企业对品种特性的要求,扩大作物种类,大力开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现阶段,我国种业对特色作物关注度还远远不够,粮食作物要去产能,提高质量,补短板,就是要提高经济作物、特色作物的占有率,以此来淘汰同质化严重、科技含量低的种子企业,实现优胜劣汰。

 

  适应农业绿色发展的需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护、产品安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我们育种企业和科研单位的要求是,在粮食总生产能力不降低的情况下,更加突出对抗逆、抗病、资源高效利用,适应机械化种植和收获品种的选育。

 

  适应农业发展可持续的需要。过去,我们种业竞争力不高,因为高投入,高成本,导致低效益。必须改变过去以产量为唯一目标的奖励补贴政策,改为以生态为导向的奖补政策,实施绿色补贴。品种要想适应国家制定的绿色标准,必须依靠分子育种技术来实现,而不能仅凭过去的经验育种来完成,需要将分子育种与传统育种结合起来。

 

  种业创新一方面是技术创新,另一方面是机制创新。机制创新就是产学研协同发展,要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集合起来,将上游基础研究的技术应用于企业。创新力是否够强,关键要看能否将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要通过上下游整合,推进产、学、研协作良种攻关,以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基础,构建具有中国种业特色的创新体系。

 

  同时更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总体来讲,现在的种子市场管理,无论是打假、打击套牌、还是种子检测等方面都有所规范,进一步完善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种子法》已明确规定可以把分子检测技术作为评判种子真实性的法律依据,农业部正在制定从SSR分子检测到SNP分子检测的标准体系,进一步维护良好的产业发展秩序。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