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书成和姚太明事例,不过是我市农副产品搭上“网络快车”,扩大销路的缩影。
28岁的黄书成是资中县板栗桠乡太阳河村人,父母都是靠农业为生,他们和周边的邻居一样,种了资中血橙。前两年,他亲眼看见家里的血橙因为卖不出去烂在树上,即使卖出去,价格也十分低廉。
“我就想帮父母解决销售难题!”2012年,黄书成开网店的初衷就是为了帮父母把血橙卖出去,这一年他小试牛刀,卖了上百斤血橙出去。
血橙是在每年12月左右成熟,可以保存两三个月。前不久,黄书成就在淘宝网店上挂上订购广告。“现在都接了十几张订单了!”黄书成说,如果销售好的话,他还可以帮种植血橙的邻居打开销路。
与黄书成不同的是,姚太明的柑橘搭上“网络快车”,不仅为了销售,而且还为了扩大柑橘的知名度。他说:“效果还不错,去年就有人通过网络,找到我们柑橘园来自助采摘。”
近年来,和很多城市一样,由于缺乏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内江一些农副产品不时出现销售难、价格低等情况。而另一方面,很多消费者却希望吃到新鲜的农副产品,却因不容易买到而苦恼。
今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内江市电子商务发展扶持办法》,主要以7大类政策给予电子商务18个方面的扶持,全市电子商务发展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越来越多的农副产品搭上“网络快车”,开始走向全国:市中区玉溪路上,一家土特产有限公司的销售人员,每天在网上都能不时接到订单,把内江的土特产卖到全国;威远镇西镇上,另一家土特产公司也早已进军网络市场,借助国内大型电商平台,把内江的花生糖销往全国各地;搭上“网络快车”,融入电子商务平台,更多农副产品由此拓开了销售路子,打开了市场。
据悉,为加快推进内江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充分发挥农产品电子商务在促改革、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作用,我市今年还成立了内江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领导小组。随着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更多内江农副产品将搭上“网络快车”走向全国。
“等血橙成熟了,我就辞职回家乡专职开网店,把家乡的血橙卖到全国各地!”得知我市正在加快电子商务发展,黄书成说,他找到了新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