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钱塘江边的鱼类标本馆里,最珍贵的标本就是鲥鱼。
入口就化的鲜美鲥鱼特别娇贵。
7月一个响雷,养殖场就死了1000多条
最近,浙江奉化萧王庙街道的袁宁岳出名了。
他没想到,他第一批养殖的鲥鱼面市后,“门庭若市,每天都很多人来”,酒店宾馆采购商纷至沓来,甚至附近的“马大嫂们”也闻讯赶来,想着买条鲥鱼回家尝鲜。
鲥鱼,和河豚、刀鱼齐名的“长江三鲜”之一;清蒸鲥鱼,1956年政府认定的36道杭州名菜之一。
然而,你想吃到却并不容易……
钱塘江已多年未见 你吃的或是缅甸一带进口
鲥鱼,一种溯河产卵的洄游性鱼类,每年初夏时候入江,其他时间很难见到它,“鲥鱼”之名也因此而来。
然而,在扬子鳄、中华鲟、白 豚、胭脂鱼之后,鲥鱼也遭遇了种群危机。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宓国强说,以前长江、钱塘江里还能见到野生鲥鱼,但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鲥鱼几乎绝迹。所以鲥鱼已经被列入了《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在钱塘江边的鱼类标本馆里,最珍贵的标本就是鲥鱼。杭州渔政总站的李科长接受快报采访时说,这个标本来自钱塘江,不过现在钱塘江已经很多年没有见到鲥鱼了,初步断定鲥鱼已经在钱塘江绝迹。
民间曾流传着“宁吃鲥鱼一口,不吃草鱼一斗”之说,康熙屡次下江南选的时间都是鲥鱼肥美的季节,并特意去曹雪芹祖父曹寅的江南织造府品尝鲥鱼。苏东坡也曾赋诗称赞“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
快报前几年曾做过小调查,发现杭州有很多家餐厅都在做鲥鱼,比如西湖春天、指福门、玉玲珑都有,但多数是从越南、缅甸或是印度一带进口。这些地方气温比较高,鲥鱼的生长周期短,肉质也更粗些。
鲥鱼难养:一个响雷就死1000多条
人工养殖鲥鱼难度非常大,曾有人在长江尝试养殖鲥鱼结果失败了。
鲥鱼素来娇贵,对水温、水质有着极高的要求,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死亡。
袁宁岳没少花心血。
去年5月份,55岁的袁宁岳在奉化投资了100多万建生态渔场人工养殖鲥鱼。
在投放鱼苗前,光是养殖场建设、设备调试就用了大半年的时间。他的鱼塘是用特殊材料建成,并不会破坏耕作层。奉化市海洋渔业局渔业科的技术人员说,这种创新的养殖对于环境保护也帮助很大,而且只要水源达到养殖标准,可以利用各种场地开展养殖。
在鱼种的选择上,袁宁岳选择了美洲鲥鱼。因为美洲鲥鱼生活的经纬度和长江流域很相似,口感也非常好。
鲥鱼原本是一种洄游鱼,生活在咸水和淡水之间。而袁宁岳的鲥鱼则在养殖过程中适应了纯淡水流水养殖。鲥鱼从出生到死亡,一直在流水中保持运动,所以口感也特别好。
在养殖过程中,奉化市海洋渔业局的技术人员和袁宁岳一起想了各种办法。鲥鱼对于水质要求非常苛刻,袁宁岳的渔场每天都会用吸尘机来清除池塘里的杂物。鲥鱼水温过低或过高就会很快死亡,袁宁岳采取用潜水泵24小时不间断抽井水养殖的办法,使水质和水温都相对稳定。
鲥鱼最喜欢的水温在8-22℃。天气热的时候,为了防止过晒,池塘上覆盖遮阴网。像最近气温突然降下来,就需要用供暖设备给水加温到合适的温度,保证鲥鱼安全过冬。渔场还有4台增氧泵24小时增氧,调节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