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上午,父亲在一条小溪中钓到了怪鱼,当地村民称‘水狗’,但也有人说像‘娃娃鱼’!”当天晚上,记者从当事人施女士口中了解到,考虑到“怪鱼”很可能是保护动物,目前她已将其放归。
记者了解到,市民施女士一家这几天在余姚四明山镇度假。8月6日,施女士的父亲像前几天一样,一大早就来到酒店附近的一条小溪中钓鱼。上午7点左右,施老伯钓到了一条似鱼非鱼的怪东西:外形像蜥蜴、皮肤像蛤蟆(如图)。“钓了那么多年的鱼,这种怪鱼我从来没见过。”随后,施老伯将“怪鱼”带回了住处,打算给外孙女当“玩物”。
“我看到这条怪鱼也觉得奇怪,所以就拍了照片发到了微信群上。”施女士告诉记者,有一些网友说它是娃娃鱼;也有网友说长得像鳄鱼,总之,绝大部分网友认为,它应该是一种稀有的保护动物。施女士表示,为了搞清楚怪鱼的来历,她还询问了附近的村民,村中老者称它为“水狗”。最终,施女士决定将其放归溪中。
根据施女士的描述和她提供的视频、画面资料,记者随即上网进行了查询。经过仔细比对,首先可以排除“娃娃鱼”。“娃娃鱼”俗称大鲵,皮肤光滑体型较大,而施女士的“怪鱼”皮肤粗糙、体型长度仅为15cm,与“娃娃鱼”的基本特征不符。随后,记者发现“怪鱼”的特征非常接近一种叫瘰螈的保护动物:外表似蜥非蜥,似鱼非鱼,体长一般为10至30厘米,体重约为50克至250克,它的头宽而扁平,表面有明显的疣状粒,背面呈棕黄色、棕色、棕黑色等。
记者将图片发给了森林警察,但他们表示没看到实物,无法准确判断。随后,记者查阅到了近年来宁波地区发现瘰螈的相关报道,报道中的图片和一些特征与施女士的“怪鱼”十分接近。报道中,森林警察还特别提醒,市民在山林溪边游玩时看到瘰螈,千万不要去捕捉、伤害它们,大自然才是野生动物的真正家园。目前,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并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