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扶贫攻坚步伐,雷山县达地水族乡立足乡情实际,依托资源优势,以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因地制宜推动产业扶贫,大力发展山地高效农业产业,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服务、优化环境、扶持大户等措施,鼓励贫困群众开展特色养殖,不断拓宽产业发展新渠道,为农民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的道路。
近年来,随着市场供求关系,“娃娃鱼”人工养殖在达地悄然兴起。据养殖户曾祥喜介绍达地四面环山,生态环境保好,水质条件优越,极适合于“娃娃鱼”的驯养繁殖。他说:“目前,市场上“娃娃鱼”需求量是可观的,人工饲养的“娃娃鱼”销售额可达到1000—1500元/斤。同时,饲养可以提供就业岗位,所需的原料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发展。”并表示将继续扩大养殖达到1200尾的规模,为更多的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其达地祥喜大鲵养殖场现有规模,大鲵养殖池40口,大鲵存池400余尾,产值高达120万元左右,同时帮助解决10户贫困户40余人就业。
据了解,“娃娃鱼”学名大鲵,是3亿年前与恐龙同一时代生存并延续下来的珍稀物种,也是现存内陆河中最大的两栖类动物,被称为“活化石”。属国家二级保护两栖野生动物,属于珍稀水产动物,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市场需求量大,经济价值高,是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及野生动物基因保护品种,人工驯养繁殖产业前景可观。据统计,达地水族乡现有“娃娃鱼”养殖3户,规模示范养殖1户,“娃娃鱼”存池600余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