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整体农民的知识水平不断的提高,很多农民对于科学施肥也越来越重视,合理施肥能改善土壤营养状况使作物大大高产。N、P、K被誉为土壤三要素,主要靠施肥来满足作物生长需求;而中量元素则是土壤危机中的重要一环。生产上大量元素得到满足后,增产潜力与品质的改善与微量元素关系重大。事实证明,微量元素与生物代谢过程紧密相关:植物的呼吸过程需要Mg、Fe、Cu、Zn;光合作用则需要Mn、Zn、Cu参与其中。
植物从土壤中摄取的无机元素中有13种对其生长发育都是不可缺少的。而植物所需要的无机元素主要来自土壤中的矿物质和有机质的分解。腐殖质是无机元素的储备源,通过矿化作用缓慢释放可供植物利用的元素。土壤中必须含有植物所必须的各种元素及这些元素的适当比例,才能使植物生长发育良好,因此,通过合理施肥改善土壤营养状况是提高植物产量的重要措施。
土壤的养分的化学性质与环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植物生长。这也就间接解释了为何肥料效应会有一定的地域差异。大多数气候条件下,在作物生长期间表层土壤养分的有效性都会或多或少下降,其原因在于土壤含水量减少限制了养分向根表迁移,所以土壤结构也是决定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养分数量的重要因素。大量试验证明:气候干旱、土壤酸碱性、土体僵硬度都可能是影响和制约土壤养分有效性及生产力的主要障碍因素。事实上,导致土壤酸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化学肥料的过量使用。尤其是生理酸性肥料(NH4SO4,KCL)导致土壤酸化。酸化土壤对植物危害主要是活性铝离子、锰离子的危害,间接危害在于固定磷,影响磷素有效性,活化重金属离子,影响果实品质。换而言之,土壤pH低,意味着Ca素贫瘠,果树的病害严重;而最适宜各类果树生长的pH值为5.7-6.7。
优质土壤中土壤盐基容量决定这养分的保持性能和养分容量指标。对于沙质土壤而言,其盐基代换量小,可以再树冠周围营造代换量高的营养点位,以解决保肥与通气的矛盾;对于粘质土壤,注意集中施肥,提高局部养分饱和度,增加有效性。Na+饱和度高的属于碱土,H+、AL3+饱和度高的属于酸性土壤,只有Ca2+、Mg2+饱和度高的才属于优质土壤。Ca2+饱和度高,对于增强果树抗病性、果核形成和果仁油脂形成均有极大作用。优质果园的土壤钙饱和度不低于80%,最低也需要在65%以上。化肥的持续使用会降低钙的饱和度,在果园管理期间应注意含钙物质的合理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