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滑溜溜的财富不好抓

   日期:2015-08-24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_zx    浏览:278    评论:0    
   精彩看点:陈煌奇创业打拼20年,在行业内赢得了罗非鱼王的美誉。年过六十的他打算荣归故里,享受生活。可是当他看到这种大泥鳅,心中重燃创业激情。没成想行家一出手,却先失了手。坚持,还是放弃?看奋斗20多年的陈煌奇如何再战商海。
 
  陈煌奇: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今天,陈煌奇着工人们7点就开始工作了。半个多小时后,这长100米的大网,终于可以合网了。这些大泥鳅的主人就是陈煌奇。见到记者时,他就特别想告诉我们他的这种泥鳅有哪些特别之处。
 
  记者:这太难抓了,它身上分泌的这是什么呀?黏黏的?
 
  林森庄:基本上它身上的这些粘液,是一种保护作用。
 
  记者:好难抓呀。
 
  林森庄:对对对,因为它本身也没有什么特殊能力逃生,就靠着它身体的特殊结构。把这个头部先稳定了,它看不到,我们就轻轻抓起来了。
 
  记者:你要安抚它,安抚它,摸一下。
 
  记者:乖。
 
  林森庄:把它眼睛蒙起来。不要用力哦。
 
  记者:它不会咬我吧?
 
  林森庄:不咬啦,顶多是亲你一下。
 
  记者:啊。太黏了,你看我手上都是粘液。她要把她的手套给我借一下。借用了手套,有个工具试试。好了,现在好像好了。慢慢的,看,这大泥鳅,有我的两只手这样抻平这么大。这个泥鳅多重啊?
 
  林森庄:这条大概有380克到400克。
 
  记者:啊,差点掉我衣服里。
 
  为了让大伙印象深刻,陈煌奇还专门找来了我们平时比较常见的泥鳅做对比。
 
  林森庄:这一条就是正宗的黄板鳅。它本来就是只有这么大。
 
  记者:这就是咱们以前说的那种小泥鳅。
 
  林森庄,成熟的黄板鳅只有这么大,大的台湾泥鳅有这么大。
 
  记者:以前好像都经常见这种小泥鳅,这样对比就很明显了。这小的和大的。
 
  林森庄:大小对比。
 
  这种俗称的大泥鳅,行业内又叫做台湾泥鳅。陈煌奇从2010年开始关注这种大泥鳅,如今他的养殖面积有500亩。基地以育苗为主。每年能销售种鳅20000多斤泥鳅苗8000万尾销售网络遍布20多个省市。
 
  记者:好,眼睛蒙住了。它现在比较稳定了。来,给我们的观众看一下,大泥鳅。看到了吗?我觉得这个泥鳅还真的挺大的,我还是第一次见。那陈总您当时第一次见它是什么时候?
 
  陈煌奇:我是回台湾,到我姐姐那边,我姐姐刚好买了一斤多给我外甥吃,我看到这个泥鳅怎么那么大?我都不晓得台湾泥鳅变成这么大。
 
  陈煌奇是我国台湾高雄市人,可自打他1990年到广西南宁市做生意以来,就很少回家。第一次在家乡看到那么大的泥鳅,这让他上了心。因为在他的印象里,以前吃过的泥鳅,都只有手指头那么粗细。而且自己做水产生意20多年,也没见过这么大的泥鳅。这让他意识到,养殖大泥鳅是个绝好的商机。
 
  而这时候,陈煌奇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因为61岁的他刚刚做好一个决定,要退休回台湾老家养老。
 
  陈煌奇:也在搞了二十几年了,辛苦二十几年了。何必再搞下去呢?这个(罗非鱼)也到一个巅峰了。也该是我们休息的时间了,年纪也大了。都六十多岁了,家里的人就说不要那么累了,该退休了。
 
  陈煌奇1990年从我国台湾高雄市来到广西南宁市创业,通过20年的奋斗,在这里收获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也成了国内罗非鱼行业响当当的人物。高峰时期,陈煌奇在广西南宁,海南一共有2000多亩的罗非鱼养殖基地。罗非鱼苗的年产量高达4亿5千万尾。销售地区覆盖了二、三十个大中城市。
 
  同行:罗非鱼供不应求。刚过来的时候做的人少,而且是新的品种,所以市场空间非常大,所以他来了以后,应该是说捷足先登。
 
  同行:他在海南也是最大的,地也是最大的,他这个人也是很认真,在这里人家叫他罗非鱼王。
 
  同行:他秉承我们中国台湾人的细心,耐心,用心,可以讲是我们台湾人的光荣。在(罗非鱼)这个领域。
 
  记者:您对他评价很高?
 
  同行:不是我对他评价很高,是他真的很杰出。
 
  已经打拼了大半生的陈煌奇原本准备退休养老,而这也是全家人期盼了20年的事情。可就是看到大泥鳅之后,陈煌奇内心本已渐渐熄灭的创业激情,猛地被点燃了。
 
  陈煌奇:那我看看基本上都是这种小泥鳅,我看这肯定是好的,因为我已经二十几年的经验了,(对这个行业)很敏感。这个(泥鳅)太小了,我们这个台湾大泥鳅那么大,我知道这个东西一定会受到欢迎的。本来说想退休了,但是我想说我一定要继续把它搞起来。
 
  陈煌奇是响当当的罗非鱼王,可真的要做大泥鳅,他还是个门外汉。放弃悠闲的退休生活,再次搏击商海。陈煌奇已不单单是为了赚钱了,而是想找回那份奋斗的激情。可如果想把这件事做起来,必须找个懂技术的合作伙伴来帮助自己,在台湾打听了好多地方,一个叫林森庄的人,进入了陈煌奇的视线。可和对方一接触,却发现对方是个非常有个性的人。
 
  林森庄:(别人)对这个工作不积极。以我个性来讲我完全不能接受。
 
  记者:那您个性是什么样的?
 
  林森庄:要搞就要轰轰烈烈,搞得非常成功。要不然就不搞。就这样。
 
  记者:所以以前你不想跟(别人)合作的原因,是对方比较拖沓。
 
  林森庄:对对对,这个不积极的精神对我来说是最大的杀伤力。
 
  林森庄在台湾地区接触研究水产40多年。全程参与了台湾泥鳅的杂交选育推广工作,是这方面的专家。想要和他合作的人很多,可他一直没有遇到心仪的。陈煌奇找到他时,林森庄已经退休了。发展大泥鳅的梦想已经离他越来越远。可就在这个时候,陈煌奇出现了。
 
  林森庄:他的工作态度让我真的非常佩服,这个工作态度是任何人都比不上的,他会成功有一定的道理存在。
 
  2011年3月,经过几次推心置腹的交流,两个都已经步入退休年龄的老人,决定再次出发,一起追寻创业梦想。
 
  林森庄,陈煌奇:(闽南语)加油加油。
 
  记者:(闽南语)加油加油。
 
  陈煌奇:继续努力。
 
  记者:我看你们两个精神头特足一说到泥鳅。
 
  陈煌奇:我看到这个东西,我真的觉得爱不释手。
 
  林森庄:水产本身就是我的第二生命。除此之外其他也没有什么特殊的需求。
 
  陈煌奇:你的第二生命,是我的第一生命。我这个产业一定要把它发展起来。
 
  林森庄跟着陈煌奇来到海南,一到养殖基地,林森庄就像捡到了宝贝一样,更加坚信他们能够做成这件事。
 
  林森庄:这边的环境却是在我看过的几个区域来讲,这边属于最优良的。地域大,地势平坦,比较有发展空间。因为我看过的地方不下50个。另外一个重点,这边的气候跟我的家乡百分之九十五非常类似。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