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国内乳企如何让自己“跑”赢欧盟乳企?

   日期:2015-07-21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_zx    浏览:217    评论:0    

  面对即将汹涌而来的欧盟及美国乳品,国内乳企也在悄悄备战,应对策略之一就是直指国产品牌的短板——价格。“我估计,在近一两年内,甚至价格战就会打起来。”乳业专家冯启认为,由于国内乳制品市场拉动不明显,很多大企业原料库存积压,部分企业产品销售情况也不够理想,一些企业为了成本考虑不断在海外寻找低价奶源。

  笔者梳理发现,截至2014年末,蒙牛、伊利股份和光明乳业的存货余额分别约为43.42亿、50.08亿和20.3亿元,相较于2013年底25.77亿、36.83亿和15.0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8.49%、35.99%和35.31%。这应该是市场需求充分作用的结果。

  君乐宝奶粉事业部总经理刘森淼也表示,以婴幼儿配方乳粉为例,目前价格战已经悄然开始了。欧盟牛奶配额制度放开,价格还有30%~40%的下降空间,所以未来国内婴幼儿配方乳粉价格将维持在每罐120~130元之间,整个国内乳制品价格都将逐步呈现下移态势。

  竞争的加剧也让国内的乳制品企业开始寻找新的发力点。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国内巴氏奶市场被充分挖掘,乳企不仅可以消化掉更多的原料奶,也能够在“洋品牌”冲击下有立锥之地。本世纪初,国内巴氏奶与常温奶的市场份额分别约为80%和20%,经过15年发展,巴氏奶与常温奶的市场份额约为28%和72%。然而,世界主要的乳业发达国家都以巴氏奶为主。

  “全球75%~80%的国家仍以巴氏奶为主,目前28个欧盟成员国家中,只有11个国家以生产常温奶为主,其余17个国家基本上都是以巴氏奶生产、消费为主。”据冯启透露,最近几年,全球有20多个国家开始涉足常温奶,但更多的是针对中国市场而开设的,被俗称为“特供中国常温奶”。

  重压之下,国内乳品企业纷纷招兵买马。继君乐宝推出130元/罐(900克)之后,新希望也推出了99元/罐(900克)新西兰进口的婴幼儿配方乳粉,试图以低价撬动目前国内奶粉市场,雅士利也高调宣布推百元左右低价奶粉,再加上此前动作频繁的辉山、蒙牛、伊利等乳企,国内乳品市场内外竞争将再次加剧。婴幼儿配方乳粉价格逐步回归理性,是整个国内乳制品行业价格回落的“先行者”。

  液态奶、配方奶粉率先受冲击

  欧洲乳品进入国内市场又会带来哪些变化?这应该是欧盟配额取消之后最受国人关注的话题之一了。

  “最先受冲击的是国内常温液态奶市场和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乳业专家冯启介绍,目前我国进口奶粉中,来自欧盟的比例虽然不高,约10%左右,但具体到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产自欧洲国家的配方奶粉却占到我国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总量的7成多,其中荷兰占比33%,爱尔兰占比22%,法国和德国分别占比9%和6%,此次配额制度取消后,欧洲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生产外销销量将再次上升。

  同样,常温液态奶领域,国内乳企也将面临来自欧洲的巨大挑战。“目前进口常温奶价格成本低于国内常温奶价格成本,形成了价格倒挂。”乳业专家王子恒预测,在配额制度之下,过去五年中欧盟奶制品出口仍然快速增长,出口量提高了45%,出口金额增长95%。如今欧洲牛奶生产配额制度正式取消,国内市场可能涌入大批欧洲进口常温奶产品和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

  面对即将汹涌而来的欧洲婴幼儿配方奶粉和液态奶产品,国内乳企也在悄悄备战。本刊记者先后致电伊利、蒙牛、光明、雅士利等国内乳企,相关负责人对于欧洲牛奶生产配额制度取消的影响都表示不便评论,只是“密切关注”。

  记者了解到,此前蒙牛、伊利已经在新西兰建立奶源基地,刚刚杀入奶粉市场的新希望集团,则计划绕过经销商和分销商,将新西兰进口奶粉直接在电商平台上销售,售价定在了99元,明显低于市场上动辄几百元的进口奶粉。

  专家点评:差异化竞争才是出路

  “低价固然是好,但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冯启表示,目前洋奶粉“暴利”格局是因为流通环节的层层加价,新希望集团省去中间流通环节,将进口奶粉从生产厂家直接卖到消费者手里,可以很大程度挤压掉洋奶粉价格上的水分,逼迫其它品牌跟进,但这只能在价格环节上小小改变国内乳企在竞争中的不利地位。由于价格成本和品牌认知上的差距,目前国内乳企在与欧洲乳企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虽然不少国内大型乳企走出去进行了并购、投资,在海外建设生产基地,但要起效还需要不短的时间。

  “面对进口乳品的压力,国内企业要尽快完成转型。”冯启分析,单纯地依靠海外布局、厂家直供并不能扭转颓势,应对国外乳品冲击的最有效办法是立足自身条件,提升品质、降低成本,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与此同时,国内乳企还应注重竞争定位上的差别化,如加速布局鲜牛奶市场。

  每一个家长都想把世界上最好的都系搬到孩子面前,更何况现在的家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在选择奶粉那一块都选择了进口的。是不是因为三聚氰胺事件国内的奶粉已经让大家失去了信心?面对大家的选择国内的乳制品企业显然已经坐不住了,卯足了劲的想要跟进口乳品拼一把。这一战究竟谁会赢?国内的乳企又会如何让自己赢呢?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