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山西襄汾县政府为菜农解决难题做好后勤保障服务

   日期:2015-07-14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_zx    浏览:161    评论:0    

  近日,襄汾县襄陵设施蔬菜园区内,一天之中最忙的时候,采摘、装箱、验货、定价、过秤、付款、上车,多年来,道道不变的交易程序在菜农、菜贩走了一回又一回。一百、二百、三百……数着刚刚到手的票子,菜农加来管脸上绽开了笑容。“就这两座大棚,老加这家伙不仅盖起5间大北房,还要买新车了。”一旁的老搭档老王指着身旁的两座大棚“告着密”。

  如今,在襄汾,“种好菜园子,过上好光景”这句广为流传的民谚正在像加来管一样的菜农身上得到一次次生动的验证。随着蔬菜产业的蓬勃兴起,越来越多的襄汾农民寻找到了一条致富的新路子。截至目前,襄汾全县的蔬菜种植面积达10.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4.8万亩。蔬菜总产量达17.8万吨,产值达3.5亿元。

  农民要想种好菜,贴心服务送到家。“尉老师到我家大棚里给看一看吧。这几天棚里的茄子苗有的叶子发黄了,您给看看是啥问题。”刚刚讲完技术培训课,菜农们亲切地邀请该县农委高级农艺师尉晨帮忙解决问题。“不仅是采摘季,在蔬菜生产的不同时期,我们都会为种植户提供各种技术服务和指导,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这位“老蔬菜”说。

  为了让广大菜农种好菜,襄汾县着力在解决群众“想办又办不了,办不好”的难题上下工夫,打出了一整套后勤保障服务的“组合拳”。

  ――想种菜土地不连片,不集中咋办?对温室建设用地流转每亩补贴2000元。

  ――种菜缺资金咋办?每座新建温室按照贷款5万元予以贴息1年,每座贴息6000元,除省、市每亩贴息2000元外,剩余4000元由县财政负担。

  ――菜农交易难咋办?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赵康、襄陵、景毛蔬菜交易市场,提供参考信息,形成统销统购,规模交易,公平公开交易平台。

  ――园区内缺水、缺电、路难走咋办?整合捆绑涉农资金,电力、水利、交通、林业齐上阵,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政府的支持功不可没。”望着一座座整齐划一、一眼看不头的黄瓜大棚,景毛乡东李村的黄瓜种植创始人王怀珠深有感触地说。

  “我家的7座温室大棚,每亩大棚蔬菜年收入达3万元以上。从贷款贴息到建设大棚,怎么种、怎么管理,都离不开政府的‘帮忙’。现在,我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过上好日子。”去年刚盖起两层小楼的东李村种植大户刘根代说。

  菜农要想种好菜,科技应用推广来支撑。新技术、新农技的广泛推广使用是襄汾县蔬菜产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支撑。在薛村设施蔬菜园区,种植大户徐晓阳的11座整齐划一的温室大棚已然成为一道风景。“这种日光温室蔬菜大棚抗风性能强,保温性能好,还能在里面采用机械化作业。”徐晓阳说,“我还在棚内安装了新式卷帘机、保温被、温度湿度记录仪等设施,省工又省力,好使唤得很。”

  为了给老百姓减少种植风险,提高种植效益,襄汾县大力推行设施蔬菜标准化栽培技术,组织技术人员常年开展技术承包和蹲点服务,积极进行新技术、新品种引进和试验示范,开展设施蔬菜、贮藏保鲜、蔬菜加工等相关技术研究,加快培育和引进推广一批优质、高产、抗病虫、抗逆性强的设施蔬菜新品种,让蔬菜成为农民既增产又增收的产业项目。

  “在景毛设施蔬菜园区内,我们利用滴灌设施大力推行水肥一体化技术。就是根据作物的生产特点,将配兑好的肥液和灌溉水一起,通过滴管为蔬菜供水、供肥,节地、节水、节工时,减少了很多生产成本。”“坐拥”8个大棚、2座日光温室的种植户徐会中介绍说。

  在及时更新技术和设施的同时,襄汾县还为种植户不断丰富种植种类及茬口,引进不同的种植模式。“像前年引进的种植温室越冬茬茄子和温室剪枝茄子接冬春茬黄瓜,这两种模式的效益都非常好,棚均收入达到5万元左右。”尉晨说,“在拱棚建设上,去年引进的种植加盖保温被新型大拱棚,11月下旬定植,安全越冬,今年3月中旬开始上市,亩收入2万元左右。8月中旬又可定植,10月即可上市,效益会更高。”“15∶00,西红柿叶面喷沼液一次……”在徐晓阳的蔬菜种植大棚里,打完沼液后,他还要认真填写田间投用品档案,详细记录生产的全过程。像这样的田间档案,基本上全县的每个蔬菜大棚都有一本。“在种植过程中,如果蔬菜出现什么问题,技术人员就能根据这个档案进行准确判断。”

  为了推动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襄汾县还精心打造了优质的育苗基地,成立专业生产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协会(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为农户提供育苗、供苗、管护、销售等一条龙服务,促进了大棚蔬菜产业持续发展。

  蔬菜要想卖个好价,健康安全是关键。为确保“从田头到餐桌”的安全,襄汾县严把蔬菜农药使用、收购检测、分级包装、上市标识等关口,建立起农业生产模式、生产标准、安全检测等各个环节“一条龙”标准化规范。在种植生产环节,建立起无公害蔬菜投用品生产管理规范制度和技术规程,制定蔬菜生产技术标准,从种植户到技术人员,建立一套完备的“蔬菜生产档案”;在安全检测环节,各经销点设立农药经营购销台账,县农业部门对蔬菜基地进行抽样检测,确保上市蔬菜产品质量。

  “每个季度,省农业厅也会对我们的蔬菜进行抽检。去年,随机抽测了蘑菇、芹菜、油麦、生菜等蔬菜品种60多个样品,蔬菜质量全部合格。”尉晨说,“襄汾蔬菜品质之所以这样过硬,是我们注重土壤改良、绿色防控和品种引进的结果。”

  尉晨介绍说,为改良土壤,襄汾县在襄陵、景毛、新城等蔬菜主产乡镇,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同时,根据蔬菜种植品种施肥需要,对蔬菜种植基地增加有机肥、生物肥的使用量,有效改良了土壤质量,增加了土壤中的有益生物和有机质。在防治虫害上,该县推广应用防虫网、诱虫板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大大减少了杀虫药用量。

  襄汾县还积极推进无公害蔬菜认证工作,5万亩“襄园”牌无公害蔬菜、5万亩“襄绿翠”牌无公害蔬菜均已通过认证。赵康三樱椒、景毛黄瓜、古城候临杏鲍菇、襄陵西红柿、茄子等一大批蔬菜品牌的市场占领,让襄汾农民的钱包子越来越鼓,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中步履更坚。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