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奶业管理办公室公布数据,山东生鲜乳收购价格从去年3月开始持续走低,11月至12月急剧下滑,到今年5月,山东牛奶平均价格为2.96元/公斤,远低于3.5元/公斤的综合成本价。原奶价格持续走低,不禁让人联想到年初各地发生的“倒奶”事件。23日,记者走访了解到,临沂由养殖合作社转型升级成的大牧场并没有减少饲料喂养,反而选购进口饲料,提高牛奶质量,四处购买奶牛,并开始盈利,短短的半年时间就由萧条走向繁荣,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散户减少饲料喂养,卖牛保本。
“现在我只有20头奶牛,每天喂的草料仅够温饱,期盼牛奶收购价格上涨。”罗庄区册山街道居民赵鹏说,自2014年到现在喂养的奶牛数量已经减少到一大半,生产出的牛奶不足维持成本,不如卖掉奶牛、在饲料上“偷工减料”,通过降低饲料的营养程度等方式减少奶牛产奶量,降低损失。
赵鹏坦言:“如今原奶只能以2.8元/公斤的价格卖给‘奶贩子’,远远低于成本价格。没有租金压力,我才硬撑着,但如果原奶价格持续走低,真的是该考虑转行。养奶牛约6年了,市场有自己的价格规律,之前也遇到过原奶收购价低,但都挺过来了,留着这20头奶牛,就是希望原奶收购价格上涨,打一场‘翻身仗’。”
养殖场内,不仅看不到什么工人,绝大部分的棚圈也空空荡荡。赵鹏介绍,他们这个奶站主要是给益膳房、亚奥特提供奶源,原本生意也还不错。现在收购价格很低,让他的经营彻底受挫。
采访中,还有不少奶农向记者反映,由于生产难以维系,原奶失去下家,只能将生产的原奶低价卖给“奶贩子”,为了减少损失,不得不卖掉奶牛或从奶牛饲料中偷工减料,仅供维持奶牛生存。
牧场每月能盈利30万左右
尽管原奶市场行情不好,不少奶农被迫卖牛倒奶,但临沂市兰山区方城镇诸满村已经找到了破解之路,投资1200余万将原本由40余户散户组成的合作社转型升级成了一家初具公司规模的规范化、机械化大牧场,实现盈利。
23日下午1点左右,记者来到了临沂市兰山区方城镇诸满村彦春奶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期。经过2扇铁门后,入眼的便是4个宽约25米长100米的大棚,大棚一侧喂养栏还散落着部分没吃光的草料,每个大棚下都有近百只奶牛或卧或悠闲地走动。奶牛耳朵上还贴着标贴,简要记录了奶牛的年龄、产奶情况等。
临沂市兰山区彦春奶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之一李玉琴告诉记者,与老公王彦春自2004年开始做原奶收购中间商,自2014年3月份开始,原奶市场行情变差,他们的盈利空间一再被压缩,那时他们便开始琢磨转型。
李玉琴告诉记者,目前奶企对原奶的收购标准提高,只有高品质原奶才能卖到好价钱,为了让奶牛产出高质量的鲜奶,他们从各地购买高品质的饲料,还邀请了奶牛养殖方面的专家根据季节制定了不同的营养配方。“从欧美进口苜蓿,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燕麦草,从新疆购买羊草,从内蒙古收购棉花籽,哪里的饲料最好,我们就去哪里购买。”
重建机械化大牧场,每天统一规范化管理,奶牛们也不“缩衣节食”,每天吃着品质最精良的饲料,李玉琴告诉记者,尽管他们只有2400头奶牛,但是产奶量每天却能高达20吨。“合作社散户养殖时是3000头奶牛,但每天产奶量只有12吨,事实证明,转型后的路子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