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狐貉貂毛皮产业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进入二十世纪后发展势头更是迅猛,成为特种经济的重要力量。但近两年来,由于多种原因,皮张价格大幅度下滑,大量养貂户成本都难以收回,一些从业者感到迷惘,对行业未来信心不足。而且,虽然国内特种毛皮动物养殖发展形势喜人,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距离。到底是哪些因素制约了行业发展?狐貉貂毛皮动物养殖又该何去何从呢?记者专程采访了北京天博集团技术总监王惠英。
家庭式养殖依然是主流
成立于2004年的北京天博集团起家于特种毛皮动物饲料研发与生产,现集团旗下拥有7家分公司,囊括了特种毛皮动物养殖、育种等产业前端,并于去年开始涉足特种毛皮成衣高端定制服务,直达终端市场,形成了以饲料为引领,养殖与贸易逐渐延伸的产业化格局。
据说,对于狐貉貂毛皮动物的养殖,北京天博集团有一群专门研究特种动物的专业人士,对特种动物从生活习性到市场行情都极为了解。作为该公司的技术总监,王惠英更是对这些情况了如指掌,她告诉记者,国内毛皮动物主要养殖区域大体分布在河北、山东及东北三省。其他省份也有少量分布,如山西、江苏、内蒙古等省份。由于传统毛皮动物养殖对鱼类、禽类等动物性饲料依赖性较强,发达养殖区多在江河沿海及禽类养殖发达地区。
谈到该行业的整体情况,王惠英颇有感慨地对记者说:“当今,我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毛皮生产大国,但还不是强国。虽然近年来我国毛皮动物养殖业已呈现向规模化养殖方向发展的势头,但家庭式分散养殖依然是主流,这就使得我国的毛皮动物养殖呈现出规模较小、技术含量较低、抗风险能力较差、产品质量普遍不高的特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行业发展受阻主因有七
除上述简短的概括外,到底是什么制约了我国毛皮动物行业的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