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澧县召开专题会议,全面安排部署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 护机制试点工作,全方位、多层次扩大试点面,激发村集体和群众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为全县推广小农水改革积累经验。
当前,由于产权不明晰、管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年久失修等原因,很多农田小型水利工程没有充分发挥效益。2014年,澧县被水利部、财政部、发改委确定为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县之一,目的就是要通过改革来完善农田水利管理体制,创新运行管护机制,促进农田水利进一步发展。
改革首先在澧县梦溪镇进行,通过改革,基本达到了小型水利工程有人管、有钱管、有制度管的预期目标,建立了“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运行管护机制,激发了群众出资办水利的积极性。今年,该县将投入200万元,在全县34个乡镇(街道)各选取1个群众基础较好的村(居),进行明晰和移交工程产权的试点工作;选取6至7个村(居),结合“一事一议”,进行创新管护模式的工作;结合大堤维护费和水库管养费,探索财政购买公共服务的工作,力求通过3年试点,探索小塘坝、小泵站、小渠道、小水池、小水窖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以及主要承担农业灌溉的小型水库、小型水闸等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的有效途径,达到农田水利设施“产权明晰化、建管一体化、管护规范化、奖补长效化、水分补贴精准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