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最大的民生保障工程,该县严抓“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质量监管、工程建后管理”三个关键工作。规划设计中,设计单位主动下沉基层一线,充分征求并吸纳群众合理化建议和意见,保证设计成果既紧贴民意又科学规范,争取投资效益最大化。
据新干县水利局局长刘敬标介绍,施工过程中,不断完善“法人负责、监理控制、施工保证、部门监管、群众监督”的质量监督保证体系,严格规范基建程序,严把原材料、设备设施进场验收关,严把工序验收关,确保工程质量不出问题。建后管理上,组建以乡镇为主体的农村安全饮水集中供水站,由乡镇委托水务站承担供水站日常运行管理、工程维护、水费计收、水质检测等职责,实行规范化管理,保证工程长期稳定发挥效益。
作为全国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县,该县通过改革,去年全县为1388处(座)小型水利工程核发了产权证书,产权归属、管护主体得到明确,管护责任得到落实。对小型水库、小型堤防、山塘、排涝泵站等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落实专管人员726人,专管人员与工程产权主体之间签订了管护协议,实行“定人、定岗、定责”管理,纳入绩效考核。同时,该县创新运行管护方式,探索创新了以目标责任管理、用水户协会管理、村民自治管理、合同经营管理为主的四种管理模式。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了安全管理、巡查巡视、维修养护等规章制度和工程管理职责,保证工程管理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保障,新干县在保护水生态,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方面多措并举,把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到实处,严格执行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三条红线”。加大水库水质治理保护力度,通过推行人放天养、打击污染水体行为、整顿水库周边环境等有力举措,使全县水库水质得到优化。该县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通过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实行水保“三同时”制度,实施小流域治理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保护好青山绿水。
此外,新干县水利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方面积极推进工作。
建成小康社会方面,加快推进以水库山塘除险加固、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中型灌区续建建配套节水改造为主的民生水利建设上发力,着力提高抗旱保灌和防灾减灾能力,着力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为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
深化改革方面,充分运用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成果,继续采取“先行试点、后全面推广”的办法,稳步推进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工作、水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改革任务。
依法治国方面,围绕依法行政、依法治水、简政放权这个目标,着力抓好自身建设,增强全体干部职工法律法规意识,坚持依法办事、按流程办事。
从严治党方面,结合好行业特点,抓好水利建设领域中的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双主体责任,严格资金使用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