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就来了一次,这草莓味道很好,这次我把朋友也带来了。”2月25日,蒲县薛关镇薛关村草莓大棚前车辆络绎不绝。眼下正是大棚草莓成熟的季节,到田间地头摘摘草莓,过一把收获的瘾,成为不少人乐此不疲的事情。
上午十时多,草莓种植户张文艳的草莓大棚前已经停了不少车辆。而此时的草莓大棚里,暖意融融,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不少游客三五成群正低着头忙着采摘草莓,不时传来开怀的笑声。张先生一家三口刚刚从县城慕名而来,对于这次采摘之旅,6岁的女儿充满了期待。张先生告诉记者:“我们是专程带孩子来这儿的,除了带一些草莓回去,更重要的是让女儿体验到劳动的快乐。”
据张文艳介绍说,从年前开始这段时间的生意十分红火,“有了县上农技人员的技术支持,草莓长势比去年更好。估计一个棚收入能到2万元,尽管今年把草莓增加到五个大棚,但还是供不应求。”交谈中,张文艳讲到以前她家里的收入来源主要靠种植玉米、土豆等传统作物,一年辛苦下来,收入并不多。2010年,蒲县启动实施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建设,倡导农民搞温室蔬菜大棚,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在得知传统农业与蔬菜大棚的收益比为1:8后,张文艳就再也坐不住了。她与家人商议决定,利用县上提供的2万元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加上自家的积蓄毅然搞起了蔬菜大棚。大棚建成后,当地镇政府又邀请专家为她送去大棚养殖的有关技术,通过推行三种三收的套种方法,将草莓、香瓜等水果和玉米、土豆、萝卜、黄瓜、西葫芦等分季节播种、采摘,张文艳和她的大棚由此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在她的影响下,村里大棚数量由10个发展到300个,村民收入大大提高。
“现在县上正在推动万亩蔬菜大棚工程,镇上也在利用这个机会抓紧研究优惠政策,利用现有300个连片大棚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更多的村民发展大棚蔬菜,进一步充实农民钱袋子。”薛关镇镇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