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蔬菜大棚里种植了西红柿和韭菜,冬季蔬菜价格好,净收入5万多元。”春节前夕,沙雅县设施农业示范基地蔬菜种植户张春平高兴地说,他今年打算扩大种植规模,再增加2个蔬菜大棚,准备大干一场。
据介绍,该基地依托土地肥沃、水利设施完善、光照充足、交通便利等优势,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种植大棚,目前已发展到195个,预计收入975万元。“通过引进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优选出适应本地生产的优质品种进行推广,从中优选出西红柿、辣椒等优质品种7个,通过智能温室订单育苗,向广大蔬菜种植户提供品质好、产量高的优质育苗。”沙雅县科技培训中心主任秦勇说。
近年来,沙雅县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和增长点,不断探索依靠科技创新推进设施农业高效化、规模化、产业化的新方法、新机制、新模式。目前,该县设施农业生产面积达到13102亩。其中,温室生产面积2900亩,拱棚生产面积10202亩。预计收入达1.06亿元,设施农业已成为农民一条重要致富渠道。
今年阿克苏地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认真落实“菜篮子”县(市)长负责制,稳步发展蔬菜基地建设,持续抓好1000亩新建温室、3000亩永久性拱棚建设,加快老旧温室改造。2015年蔬菜种植面积保持在35万亩以上。
“我们育苗基地已经培育了70多万株早春的西红柿、辣椒等蔬菜苗,现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很高,早春茬的栽苗工作计划月底结束,为农民提高经济效益奠定基础。”库车县比西巴格乡育苗基地负责人亚森·肉孜说。
菜农刘振国去年种了个大棚,收入近10万元,今年他提早动手,从去年10月份就开始联系育苗,3000棵西红柿苗已经开始移栽。在育苗中心农民自己提供种子,技术人员帮助培育,农民每株只交0.15到0.17元的费用,其余全部由县财政补贴,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育苗成活率。
比西巴格乡人多地少,农民要想增收,提高土地单位面积效益很重要。2012年,乡里把富民产业定位在设施农业上,利用宁波500万元援建资金建起2300平米的日光温室大棚,一茬可育苗70万株,一年三茬,育苗规模达200多万株。不仅满足了本乡种植大棚的需要,还为周边齐满镇、阿拉哈格乡部分菜农提供菜苗。
阿克苏地区农业局设施农业办公室主任王峰说,今年地区将继续开展新建温室、永久性拱棚建设,推动设施蔬菜与露地蔬菜协调发展,提高本地蔬菜的生产能力和供应能力,确保设施农业面积保持在13.7万亩以上,总产达到75万吨,进一步丰富市民“菜篮子”、鼓起菜农“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