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泥鳅体表溃疡症的诊治

   日期:2016-09-21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com    浏览:103    
泥鳅属鲤形目,鳅科,被誉为"水中人参",其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泥鳅因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且繁殖力强、运输方便、饵料易得,已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但如果管理不善,泥鳅仍然会发生各种疾病。今年5~6月,本中心就陆续诊治了几例泥鳅体表溃疡症。其症状基本相似,主要特征表现为下颔发红,体表溃疡。该病发病突然,死亡迅速,给养殖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其中一典型病例的临床症状、病原学初步研究及治疗方法作如下报告,希望能够为生产上防治体表溃疡症提供一定帮助。  
   
  一、临床症状  
   
  一养殖户池塘养殖的泥鳅(长7~8厘米)突然发病,出现死亡,仅几个小时就死了上百条。病鱼仍然摄食,但食量减少。眼观可见泥鳅体表粘液增多,发红,有突起肿块,局部鳞片脱落,部分肌肉腐烂,出现圆形溃疡灶,下颔发红,充出血明显。解剖后没有发现内脏的明显病变。  
   
  二、病原学初步研究  
   
  无菌接种肌肉及各内脏器官于胰酪胨大豆肉汤(TSB)中,28℃,120转/分振荡培养24小时,各内脏均没有细菌生长,只有肌肉有细菌生长。将分离得到的细菌接种健康泥鳅,出现与临床上发病泥鳅相似的症状。结合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诊断为由细菌引起的体表溃疡症。  
   
  三、治疗与愈后  
   
  因该养殖户自发病以来曾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未能见效,故根据经验及本病的具体情况,建议其用二氧化氯给池子消毒,同时在蛆虫中混入氟哌酸3~5克/天(纯品含量),或氟苯尼考1克/50千克泥鳅,辅以维生素C1克/千克投喂。每天3次,连用5~7天。密切观察病鳅表现及采食情况。一周后回访,该养殖户养殖的泥鳅病情得以控制,死亡量大大减少,开始正常摄食,故建议继续饲喂维生素以增强体质,巩固疗效。  
   
  四、小结  
   
  在细菌培养过程中,病鳅内脏各器官均无细菌生长,只从肌肉中分离到了细菌,说明肌肉是细菌感染的靶位。春季4~5月份,水温15℃时即可发生体表溃疡症,5~6月份水温20~30℃时,是发病高峰期。泥鳅、大口鲶、罗非鱼、加州鲈和黄鳝等都易感染该病。  
   
  泥鳅发生体表溃疡症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养殖泥鳅的水域一般较浅,且多为静水,水质容易恶化,增加了细菌滋生的机会;②泥鳅鳞片极薄及细小,如遇到机械损伤,水体的细菌就可以从受伤处感染鱼体;③在洗池、捕捞等外界情况干扰下,鱼体的应激反应强烈,致病菌趁虚而入,从而造成体表溃疡症:④池塘建设不合理,周围环境不适合泥鳅生长时也易发生该病;⑤养殖密度过大,造成泥鳅缺氧、体质减弱、细菌容易入侵等。针对这些方面的因素,养殖户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以预防。如:选择避风向阳、引水方便、弱碱性底质、无农药污染的地方建池;当水温升高时,应适时换水,并增加水深;养殖密度太大时应考虑分池饲养,降低泥鳅密度,防止缺氧,一般情况下4~5厘米的鳅种放养密度为50~60尾/平方米,有流水条件的可适当增加;减少不必要的捕捞等机械活动,避免应激反应和引起鱼体受伤。  
   
  泥鳅一旦发生了体表溃疡症,应立即用消毒药清塘消毒,并根据具体情况投喂抗菌药物。有条件者可进行药敏实验筛选出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目前对该症有效的药物主要有氟哌酸、氟苯尼考、庆大霉素等。但因泥鳅发病后摄食量减少,药物很难达到抑菌浓度。因此,对于该病主要以预防为主,发病后应及早治疗。
 
打赏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