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暂养是指稚龟孵出后,卵黄逐步消失, 开口摄食至进入越冬期前
的养殖过程。由于龟类分批产卵,分批孵化,经过暂养一段时间后, 在越冬
期来临前,集中移入到温室,分级放养,进入稚龟至幼龟的培育。 目的是通
过强化培育,使稚龟体质健壮,为温室养殖打好基础。
暂养池1~2m宽,长度不限,以操作方便为度。一般建成水泥池, 便
于控制水位和清除污物,也可用土池培育。 池中要留有1/2左右的陆地,
或用石棉瓦垒成斜坡,具有食台、休息台、引坡三项功能。如设陆地, 可用
沙子堆成。也可采用无沙养龟方法,在池中吊上若干串龟巢, 这种龟巢一般
用无结网制作,每片网面积为40cm×40cm,网目0.8~1. 5c
m,抓住网片中心,用细绳扣紧,让网片下垂成伞状,再系到纲绳上。 巢距
20~30cm,纲绳行距为30cm左右,纲绳与水面持平, 以便让龟爬
到网巢上面休息。
暂养密度一般为100只/m2。密度过大,污物过多,水质容易变坏,
难以控制;密度过小,浪费水体,增加了建池的成本。
开口饵料采用蛋黄、水蚤、猪肝、配合饲料等, 也可用配合饲料加猪肝
等动物饵料混合使用。配合饲料的投饵率为3.5%~5%, 以2~3小时
吃完为度,要及时清除食台上和水下的残饵,并注意每天清除1次池底污物,
加注新水,保持水质稳定。为保健防病,在饲料中还要添加多种维生素, 微
生态制剂如EM复合微生物,一般不加抗生素, 以防产生抗药性和破坏稚龟
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
环境调控是贯穿整个养龟过程的重要技术措施。从稚电培育开始, 就要
注意环境调控,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稚龟成活率和生长度。 暂养池水位控
制在3~10cm,最深不超过20cm。 水化学要求:透明度25~30
cm,DO4~6mg/L每天用气泵冲气1~3小时,pH7~8, 硬度
3mg/L,碱度3mg/L,NH3—N≤lmg/L,NO2≤0. 2
mg/L,最适水温23~30℃,最佳水温28~30℃, 临界水温4~
36℃,温差一般≤1℃,最多不能大于2℃。 要维持上述水化因子稳定,
使水质始终保持良好,符合稚龟对生态的要求,就要进行人为干预, 进行生
态调控。常用方法是,引用嫩绿色的肥水,放养水葫芦净化水质, 每天进行
一次排污和加注新水,每48小时更换一次水,在水中接种有益微生物, 如
用5×10-6~10×10-6的光合细菌全池泼洒。使用微生物制剂后,
池水明显改善,因此可以减少更换水的次数,节约能源, 更主要的目的是稳
定水质,减少稚龟的应激反应和疾病的发生。 从7月份第一批稚龟孵出到9
月底最后一批出苗,约经2个月左右的时间,在冬眠来临之前, 约9月底将
稚龟集中分级后移到温室内饲养,进入稚龟到幼龟的培育阶段。 也有的养龟
场不经过暂养,而将稚龟直接放入温室养殖,这样做不是不可以, 问题是进
入温室后,在7~9月份夏季温室内气温一般较高, 要采取通风降温措施,
在饲养管理中的要求与暂养是一致的。
暂养过程中的消毒,包括池水消毒和龟体消毒。 目前较为先进的方法是
采用臭氧消毒,放养时将稚龟放入盆中,里面盛有少量水, 将臭氧发生器的
气头通入盆中对水体冲臭氧,约5~10分钟后关机, 将消毒后的稚龟放入
暂养池,暂养结束后移入温室时的稚龟消毒也用此法。 暂养池水体消毒一般
用100×10-6生石灰泼洒消毒,一周后放苗。 也可用二氧化氯消毒,
终浓度为2.5×10-6,24小时后放苗。 水体消毒同样可用臭氧发生
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