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病的防治措施

   日期:2016-01-11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com    浏览:140    
   细菌性败血病是近几年来淡水鱼类新出现而且危害最严重的疾病。其特点是发病鱼种类多,流行范围广,尤其多呈急性流行,发病后死亡率高,故称为淡水鱼暴发性流行病。 

    1 病原 

    此病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以气单胞菌类,如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为主要病原。 

    2 发病症状 

    发病初期,病鱼颌部、口腔、鳃盖、体侧及鳍条基部出现局部轻度充血现象,此时病鱼食欲减退、游动缓慢。随后病情发展迅速,初始症状加重,体表各部位均出现严重充血或出血,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部膨大,此时剥去鱼表皮,其全身肌肉因充血呈红色;剖腹后,腹腔内有大量淡黄色或血红色腹水,肝、脾、肾脏肿大,呈严重贫血症状。有的鳞片竖起,肛门处拖粘液便,症状表现多种多样,有时甚至看不出明显症状就引起急性感染而死亡。 

    3 发病及流行规律 

    此病在我国各地都有发生,池塘、湖泊、水库等水域中均可发生流行病,危害种类较多,以鲢、鳙、鲤、鲫、鲂、鲮等鱼种为多,1~2龄成鱼危害较重。流行时间4~10月份,流行盛期为5~9月份,6~7月份为急性暴发期,10月份后至翌年3月份病情有所缓和;疾病流行水温为9~36℃,28~32℃为发病流行高峰。发病严重时,整个养鱼场发病率高达100%,重病鱼池死亡率高达90%以上。因此,此病是我国养鱼史上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危害鱼的年龄范围最大、流行地区及水域最广、流行季节最长、造成损失最重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4 诊断方法 

    根据外观发病症状及流行情况,必要时可解剖鱼体即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则需进行病原学、病理学、免疫学诊断。 

    5 预防措施 

    从改善环境、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鱼体抵抗力、及时杀灭病原体等方面进行综合预防。 

    5.1 苗种用全菌苗,或毒素苗进行免疫,确保放养健康鱼苗。 

    5.2 清除鱼塘淤泥是预防此病的重要措施,据研究资料表明,此类细菌在淤泥中存活时间可达1年以上,因此,若清淤不彻底则成为重要的发病根源。 

    5.3 强调彻底清塘消毒,切断传播途径。养鱼池塘每年冬季放干曝晒,纳水前用生石灰750kg/公顷彻底清塘消毒,杀灭病原菌。 

    5.4 发病流行季节,每半月全水体泼洒含氯消毒剂(0.1~0.2)×10E-6,同时内服氟哌酸等抗菌药饵,每日1次,连用3d,用量为治疗量的1/2。 

    6 治疗方法 

    6.1 每立方米水体施用生石灰30g,或漂白粉(有效氯30%~32%)1g,或漂白粉精(有效氯60%~65%)0.2g,或强氯精(有效氯85%)0.2g,全水体消毒,杀灭鱼体外及水体中的寄生虫与病原菌,每周2次,直至病情稳定或消失。 

    6.2 投喂氟哌酸药饵,每千克鱼用药20~50mg,每天1次,直至病情稳定或消失后2~3d。 
 
打赏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