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牙鲆鱼常见疾病防治技术

   日期:2016-01-06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com    浏览:124    
  1 滑走细菌病 

    本病在放苗后3~6月份,体长3~10cm的稚鱼多发病,死亡率低于0.1%,但历时较长,有时还能引起弧菌的二次感染。 

    1.1 症状 以背鳍、尾鳍等损坏、缺损、皮肤腐烂及坏死为主要症状,病重的个体皮肤呈溃疡状态,病轻的鱼体表局部白化。其内脏的异常情况肉眼不能辨别。

    1.2 原因 本病是由革兰氏阴性杆菌、滑走细菌类的Elexibactor maritimus感染引起。该菌在海水中及琼脂培养基上形成淡黄色群落的长杆菌,进行滑走运动。 

    1.3 对策 在试管内土霉素类抗生素有作用,但室外效果不明确。减小养殖密度、提高换水率有预防效果。发现发病后应尽快隔离病鱼,防治对鱼群的感染。症状轻的个体自然痊愈得也很多。 
     
    2 奴卡氏菌病 

    本病是1984年9月至11月,陆上水池牙鲆养殖场最先确认的疾病。病情的发展较缓慢,但长时间持续死亡,使发生本病的水池累积死亡率达到15%,损失较大,应引起重视。 

    2.1 症状 濒死状态的鱼体表出现点状白斑,形成小而隆起的脓疱,有时能看到口部腐烂的个体。但也有病鱼的外表症状多种多样而并不显著的情况。解剖时脾脏和肾脏可看到白色节状的病变,有时在鳃、心脏上也能发现白色结节。 

    2.2 原因 革兰氏阴性杆菌奴卡氏放线菌引发本病,可观察到病灶内的细菌为分枝状的丝状菌,呈弱抗酸性。 

    2.3 对策 该菌对四环素类的抗生物质有反应,但本病治疗方法还未确定。目前通过病鱼的及时发现、病死鱼的迅速去除与焚烧而防治病情的扩大尤为重要。 
     
    3 爱德华氏病 

    本病主要是发生在陆上水池,5~11月高水温期不分鱼龄,摄食活动极弱,持续高水温长年发生,累积死亡率也能超过10%。 

    3.1 症状 外观上可见腹部膨胀,肛门扩张充血、肠脱出相当一部分。剖腹可见腐臭的出血性腹水和肝脏出血。有时也能发现肾脏肥大、眼球周围的脓疮。 

    3.2 病因 革兰氏阴性杆菌爱德华氏菌(Ed- wardsiella tarda)引起。真鲷发生此病时该菌不移动,但牙鲆发生此病时可见该菌运动。 

    3.3 对策 首先要加强换水、养殖池清扫等饲养环境的改善等工作,治疗时各种抗生素及合成药物均有作用,清除病鱼的同时口服药物有效。 

    4 鞭毛虫病 

    以天然牙鲆及人工种苗养成过程中有眼侧呈溃疡状为特征而频繁发生的皮肤疾病,可使鱼大量死亡。 

    4.1 症状 先是在染病鱼体表上出现分泌大量粘液的白云状现象,病情继续发展,寄生部位的表皮细胞坏死,体色变黑,出现患病处出血、竖鳞、随之浮肿的溃疡症状,腹腔积满了腹水。 

    4.2 原因 原生动物,鞭毛虫类的一种(Ichthy- obodo sp)寄生在鱼体表、鳍及鳃表面所发生的病害,虫体有两条不等长的鞭毛,自由游动时为卵圆形,寄生时是纺锤形,虫体长8.5~13.0um。 

    4.3 对策 使用福尔马林药浴(浓度1/4000, 40min)可驱除该寄生虫。在饲养池底部铺砂,可自然治愈,此方法做为预防措施非常有效。
 
打赏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