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辽宁鞍山,经常推出“超低特价”的水果超市,总是能吸引大量市民排队抢购,久而久之,人们也形成了一种心理认知,认为水果超市里卖的水果就是比市场便宜。不过调查发现,水果超市真正便宜的水果可能只局限在打特价的品类上,而其他品类往往要比农贸市场贵三四成。
现象
水果超市不一定“便宜”
“水果超市的富士苹果要9块8一斤,一个稍微大点的苹果就得七八块钱!”近日,市民李女士被高价苹果“惊呆”,抱怨现在连比较大众的苹果也吃不起了。而傍晚溜达到小市场时却发现,同品种、同大小、同产地的富士苹果却只卖6元/500克左右,这让李女士开始重新定位水果超市。
眼下,不少市民愿意去水果超市买水果,觉得那里的水果便宜又新鲜。不过调查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以富士苹果为例,部分连锁水果超市标价为8—10元/500克左右,而相同品相和产地的,在农贸市场里的价格一般只要6—8元/500克。再比如香蕉,一些水果超市里卖4元/500克的,在农贸市场往往只要2.5元/500克左右。
调查
特价水果“欲盖弥彰”
对此,某水果超市店长坦言,一些不打特价的水果,走货速度慢,以富士苹果为例,水果超市消耗成本较大,因此虽然与农贸市场的个体商贩进价差不多,但零售价往往较高,否则难以赚取利润。
一些有经验的市民表示,水果超市之所以给人一种“便宜”的感觉,是因其有特价水果“撑门面”,实际上也只有质量参差不齐的水果才打特价。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水果超市成本高,但是利润也相当可观。商家正是抓住市民爱“便宜”的心理,大“炒”特价水果,但一些挂牌称之为“精品”的水果价格依然很贵,甚至比市场里同等级的价格高出不少,通过普通水果的利润,来弥补特价水果的零负利润,水果超市一点不吃亏,但消费者可能并没有省钱,甚至还多花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