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四川眉山黄颡鱼苗产业何时能摆脱价格战?

   日期:2015-09-10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_zx    浏览:132    
   黄颡鱼肉质细腻、无脂周刺、老少皆宜,在市场上一直畅销。占有技术、环境优势的四川眉山市东坡区繁育的黄颡鱼苗数量曾一度占到国内市场的80%,居全国第一,2011年最高峰时达100元/万尾。今年却一落千丈,跌到5元/万尾。
 
  “从2013年,危机就开始显现了,如今在全国的市场份额已不到一半。”东坡区渔政管理站站长张继业介绍,如何转危机为机遇,将考验东坡渔业的转型能力。
 
  从技术一招鲜到陷入价格战
 
  “黄颡鱼苗产业发展始于21世纪初,起步较早的是武汉水产研究所,用人工授精法杀雄鱼取精,然后挤雌鱼卵授精,成本高,上不了规模。眉山引进后发现该鱼最佳高效繁殖方法是让其自产,而且能在5-8月连续产卵。这一重大发现立即解决了规模化生产问题,满足了市场需求。几年之内在眉山推广,很多繁殖户赚了大钱,一个农户10来亩鱼池,一季下来能赚20多万元,松江镇、白马镇等先后成为黄颡鱼苗的重要繁育基地。”眉山市雄霸渔业专合社负责人郑向东介绍。
 
  但近几年随着技术红利消失,行业内部生产、运营不规范等问题暴露出来。不光江浙等外省开始挤占市场份额,本地也陷入无序发展。东坡区象耳镇君乐村村主任何光军有苗场20亩,年可繁殖鱼苗6、7千万尾。“去年还能卖25元/万尾,利润1万元/亩;今年只卖到7-8元/万尾,利润只剩3500元/亩,下降了2/3。”何光军分析,“君乐村750多户村民,400多户在育苗。而市场就那么大,销售商为了抢客户,只有竞相压价。”
 
  而这又导致新一轮的恶性循环,由于经销商压价,育苗户只有靠量才能保本,盲目扩产,很少选择优良的亲本进行繁育,品质自然遭到质疑,甚至已经影响到整个眉山的水产形象。
 
  再打技术牌能否转“危”为“机”
 
  如何才能在看似饱和的鱼苗市场避免被淘汰的命运?研发自武汉的全雄鱼给了启示。
 
  黄颡鱼苗雌雄规格差别大,每起一网,大的大小的小,很影响商品性。武汉专家发明了全雄黄颡鱼,提高了捕捞效率,在东坡区也开始试养。“我们看到新一轮的竞争还是围绕技术展开,品种改良的市场潜力巨大。”张继业介绍,有鉴于此,东坡区从2011年就开始对杂交黄颡鱼进行重点关注,成功选育出了优秀杂交黄颡鱼品种,还引导研发者郑向东成立了合作社。
 
  “目前,杂交黄颡的优势已经被生产实践证实:一是产量高,亩产可达4000斤;二是长势比普通黄颡快一半以上,而且雌雄个体大小不再悬殊;三是抗病力强,存活率高,几乎不患‘红头’病;四是耐贮耐运,运输时间可长1倍以上;最后,该品种不育,肚内无卵,可食率高。”郑向东介绍,该品种正在申报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
 
  然而,占领技术高地仍然只是第一步,渔愉鱼水产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悦悦说:“目前,东坡区的杂交黄颡在全国占有率达到了90%,却仍不免被人说成是全雄黄颡的‘山寨版’。可见有了专利还要打造品牌,有了品牌还要每位从业者积极维护它的美誉度,才能让它拥有持久的市场号召力。”
 
  对此,张继业指出:“今年杂交黄颡的水花苗全区达10亿尾以上。为了更好地保护该品种和知识产权,让它的市场价值充分体现,在省水产局的重视下,目前正在做品种审定的前期工作,有望通过2-3年的努力,让该品种得到国家认可,到时候将为我区广大繁殖户、养殖户创造更多盈利空间。”
 
打赏
 
更多>同类行情

推荐图文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