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高的时候猪价是每斤11块多,现在掉到7块多,价格变化也太大了!”对于猪价变动,养殖户直呼不解。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生猪价格已经步入回调的节奏。6月下旬以来,生猪价格开始下降,进入8月虽然出现小幅回暖,但8月中下旬又开始弱势下行,9月中下旬价格下跌速度加快,从9月中截至目前猪价下跌超过2元/公斤,特别是中秋节以后,每天猪价平均跌幅在0.1元/公斤左右。
10月14日,芝华猪价指数为18.22,月环比下跌12%,同比下跌5%。全国白条猪肉最新价格23.3元/公斤,月环比下跌6.7%,同比下跌1%。全国仔猪平均价格44.61元/公斤,月环比小幅下跌2.0%,同比上涨33.2%。其中10-15公斤仔猪均价45元/公斤。另据统计,与6月3日出现的年内高点相比,目前猪价已经跌去近22%。
对于养殖户而言,此轮猪价下跌的影响有多大呢?有业内人士就指出,前几个月行情大好之时,猪苗涨到1000多元/头仍供不应求,相比之下,现在降到700元/头左右都卖不出去,一些大场开始选择自己养。
“二师兄”是怎么了?在芝华数据生猪分析师姚桂玲看来,猪价下跌,主要还是供应端充足所致。目前,生猪收购量偏少,同时出栏均重偏大较重。进入9月,各地生猪养殖户出栏积极性不断增加,生猪供应量由正常偏多转为偏多较重。数据显示,这段时间生猪供应偏多较严重情况和今年春节前指标数据值相近,区别在于今年中秋、国庆期间和以后,屠宰场猪肉销售量和生猪收购量指标持续下降,而今年春节前销量和收购量指标是不断回升的,同时生猪出栏均重较今年春节前还要大。存栏方面也可以印证,数据显示,8-9月150斤以上肥猪存栏占比和存栏数据都是增加的,9-10月生猪供应比较宽松。
生意社分析师李文旭也表示,国庆期间国内肉类市场需求有限,国内生猪市场出栏稳定供应充足,地区间生猪差价致使生猪外运增加,也对相对高价地区生猪市场价格形成压制,屠宰场整体收购顺畅并且持续下调收购价格,诸多利空打压下,国内肉类市场价格持续偏弱运行。
“国庆假期以来,北方屠宰企业订单不断减少,白条肉成交量逐渐萎缩,冻品市场有价无市现象普遍;南方区域距离腌腊需求高峰仍有时日,造成国内猪市消费拉动力不足,多数地区养殖户对后市信心不足,压栏惜售心理较弱。”卓创资讯分析师李晶表示,随着近期猪价连续下滑,市场多采取按市出栏操作,生猪供应逐步增多,北方屠企开启连续压价模式。北猪南调致使单一地区维持高价难度较大,南北方猪价全线跳水。受北方猪价连续走低影响,南方区域大场全线崩塌,猪价不断下滑,并逐渐缩小与北方价差,各省相继冲破“16元/公斤”整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