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致富藤”结出“幸福果”

   日期:2014-12-18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com    浏览:122    评论:0    
  “今年我的葡萄肯定能卖到2万元以上,比去年至少增收3000元……葡萄大棚就是我的‘致富养老棚’。”山丹县东乐镇山羊堡村红提葡萄种植户张克财说。身为残疾人的张克财找到了适合自己干的农活,而且成了该村红提葡萄种植户的榜样。
 
  在山丹,像张克财一样,越来越多的农户依靠种植设施葡萄走上了富裕路,葡萄藤成了“致富藤”,结出了种植户增收致富的“幸福果”。
 
  “一亩园,十亩田”的真实演绎
 
  “该园区山丹海拔最高、建的最迟的一个示范点,但确是发挥综合效益最显著的一个示范点……”全国著名葡萄专家、甘肃农业大学常永义教授评价花寨村百座红提葡萄示范园时说,这让花寨村的种植户对种植红提葡萄致富充满信心。
 
  从2010年试种10座到2011年规模化发展到108座,大马营镇花寨村“百座红提葡萄示范园”在短短两年内,实现了“从十到百”的跨越式发展历程。由于大力发展设施葡萄特色产业,该村先后被评为市级劳动力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山丹县首批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村。
 
  2013年,该园区生产商品果120吨,所产果品全部推向市场,产值高达187万元。“全村共有水浇地2750亩,除去100亩设施葡萄,按平均亩产值800元计算,2650亩水浇地总产值212万元,设施葡萄种植面积仅占水浇地总面积的4%,但产值确是水浇地的88%。”该村“焉支宝”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学琪给大家算的一笔帐,当地老百姓都说,不算不知道,真是“一亩园、十亩田”,这葡萄还是有种头!
 
  种葡萄让大家挺起了脊梁
 
  “陈永新的葡萄获金奖了……”这在山丹县位奇镇高寨村炸开了锅,一时间红提葡萄种植成了村民们议论的焦点。
 
  2010年,在张掖市召开的全国设施葡萄科技研讨会上,采自陈永新大棚的红提葡萄被评为“全国设施晚熟葡萄金奖”,这是山丹县设施葡萄获得的第一块“金牌”。从2009年种植红提葡萄开始,这“小葡萄”让陈永新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这让陈永新的变化让周围不少人开始心动了……
 
  在陈永新的带动下,2012年,高寨村30座葡萄大棚拔地而起,从定植、浇水、施肥、枝梢修剪等各个环节,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总结的经验传授给新种植户,避免新种植户再走他走过的弯路。2013年底,村两委换届选举,陈永新高票当选为村主任。一心想为高寨村干点实事的陈永新感慨的说:种葡萄让大家挺起了脊梁。
 
  幸福原来如此简单
 
  “按照张技术员说的标准做,肯定不会错。”走进花寨村村民王家德的大棚,老人边干活边对我们说。去年,他经管的大棚葡萄卖了1.9万元,让这个原来在家“吃闲饭的人”成了家里的“金爷爷”。
 
  “虽然钱卖了人家的一半,可是得到了儿子、儿媳妇的口头表扬,还给我新新的买了套衣服……”言语中透露着老人在家中地位的提升,看着眉眼间写满了浓浓的喜悦的老人,记者只有一种感觉:没想到幸福原来如此简单。
 
  让人欣喜的事,不止这些。清泉镇西街村的朱振明、王多林等30多户葡萄种植户转变生活方式,连续几年在春季其他作物种植的“农忙”时节组团赴外旅游,因为这个季节是葡萄的休眠期;在村民们眼里,位奇镇孙营村52岁的张明杰绝对是个有想法、有头脑的人,他建起了3座葡萄大棚、1座菜棚,通过长短收益结合,他“摘下”了“穷光棍”的帽子……
 
  实践证明,设施葡萄产业是一个节水、节地、节劳力,适合农村留守妇女、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经营,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截止目前,该县建成设施葡萄日光温室1500座。初步建成以东乐乡山羊堡村、万亩寒旱区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位奇镇四坝村为代表的荒漠区设施葡萄产业带,以大马营乡花寨村为代表的冷凉区设施葡萄产业带,以清泉镇西街村、焉支山庄为代表的城郊设施葡萄产业圈的“两带一圈”发展模式。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