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年终,康乐乡杜家坪村杜炳海鱼塘里今年放的小鱼苗,已经让他迎来了首次的丰收。
一个10亩的鱼塘经过两天的放水,藏在淤泥中的鱼跃跃欲出,一场精彩的收获,正酝酿在堰塘的浑水之下。“起鱼”师傅们穿上筒裤,系好扣带,为下水捞鱼作最后的准备。师傅们拉着一张40米长的渔网走下鱼塘,一步一步拉着渔网摸水前进。淤泥中行走每一步都很困难,“起鱼”师傅们不敢有一丝怠慢。二十多分钟后,一张大网已经拉开,鱼群的密度逐渐增大,而后一个接一个地蹦出水面,今年的收成已然近在眼前。师傅们抱着肥硕的鱼儿,欣喜之情跃然脸上。
养殖业主 杜炳海说:“今天可能起得起来有七、八千斤鱼,因为今天开工比较晚,捞不到那么多”。将捞来的鱼按品种分放到不同的小鱼塘,体格较小的鱼则放回大鱼塘继续喂养,等待来年的收获。看着一条条肥硕的成鱼,杜炳海盘算起今年的收益:"今年的收入比昨年要大点,毛利润要达到二十几万到三十万这个样子"。
四年前,万源市水产站帮助杜炳海创业,建起了这个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示范基地,持续提供技术经验指导。到去年,杜炳海的水产基地有了起色有了收益。如今,他还萌生了新的计划:增加一些新品种,特色鱼的养殖,比如说上点赤脚巴、青波,另外上一点我们万源人喜欢吃的仔鲢,这些品种可能在下一步作为配养,养一部分。
水产养殖基地经过了四年的磕磕碰碰,一路发展到今年30亩的规模。三年前,洪水冲垮了鱼塘,鱼全都流失;两年前,干旱又夺走了全部成鱼;一年前,鱼塘初获丰收;眼前,这丰收的场景,让杜炳海对未来满腹信心。一场更大的丰收将等待着执着辛勤的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