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月我发现鱼塘亩产量又提高了,约有1.25吨。”近日,忠县鑫厚水产养殖公司负责人彭国琼高兴不已。她说,对鱼塘进行水质调控的功夫没白下。
彭国琼的养鱼基地共有三个鱼塘,占地250余亩,主产草鱼、鲫鱼、鲤鱼等商品鱼。“水质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鱼类能否健康、快速地生长。”彭国琼说。她是怎样来调水的呢?
“你得先学会判断鱼塘的水质。”彭国琼介绍,2012年以前,她和许多养殖户一样使用传统的方式养鱼,开增氧机、投放饵料。可鱼塘的亩产始终维持在0.85吨左右。2011年夏季,她的鱼塘还出现了死鱼的现象,这让她损失上万元。
彭国琼请来忠县渔政渔港监督管理站的技术人员查看,才知道是鱼塘水质出了问题。她承包的是石宝镇光辉等村的老鱼塘,来水较少。但为了提高鱼塘产量,2011年年初她还是增加了鱼苗的投放量,没想到这个“贪心”的举动使得老鱼塘的水质恶化。
此后,彭国琼四处学习检测水质的方法。通过学习,她总结了一套判断水质的方法:在没有专门仪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看”和“闻”来判断水质。看,主要是看水的颜色,油绿、黄绿、褐绿、茶绿等是肥水;水质清淡,水色呈现浅绿、暗绿等是瘦水;水色呈棕黑色是水质变坏的预兆,要采取换水等措施加以改善;看水色的日变化,若一日之内出现上午透明度大,水色淡,下午透明度小,水色浓的变化现象,这是养鱼的好水;看水的透明度,可以知道水质过肥或过瘦,以便调节。闻则主要是闻水的气味,鱼塘水质变坏会有鱼腥味散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