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从“爬杆老板”到“牛司令”

   日期:2018-01-30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_zx    浏览:221    评论:0    

“跟着‘牛司令’一起干,我也成了村里合作社的股东。不仅平时干活儿有收入,年底还能拿到分红哩!”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东庙乡安宁村刚脱贫的村民韦瑞红嘿嘿地笑着说。

 

韦瑞红口中的“牛司令”是安宁村村委会主任韦克。韦克今年31岁,是村里为数不多的有中专学历的村民,4年前便被选为村主任。

 

如今,韦克发起成立的盛兴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养黄牛达到96头。合作社现有社员24户,其中贫困户18户,第一批黄牛将在春节前出售。

 

“目前,公司按市场价每公斤26元回购,保底收购价为20元。这些牛从每头150公斤左右养起,养到了600多公斤哩。”韦克说,“每头牛可为合作社贡献毛收入1万多元。”

 

谈及自己“牛司令”的新称号,韦克颇为感慨:前些年,他还被村民称为“爬杆老板”。

 

都安瑶族自治县属滇黔桂石漠化重点治理片区,境内石峰林立,石山面积占总面积的89%。安宁村便是处于这片石山中的贫困村,主要聚居瑶族、壮族2个少数民族。

 

2009年,技校毕业的韦克在当地电网公司打工。当时正在进行农网升级改造,韦克每天的工作便是爬到电线杆上安装线路。

 

彼时安宁村部分自然屯还未通电,韦克揽下了为村里立杆通电的活。他吆喝村里的20来名青壮年,手把手教他们拉电路。韦克的“爬杆老板”称号便在那时传播开来。如今,这20多名村民都掌握了一些电工技术,在外打工每月能挣3千元以上。

 

随着国家脱贫攻坚大幕的拉开,韦克发现,改变山里贫困面貌的机遇出现了——扶贫政策大好,通村通屯水泥路也如毛细血管般在大石山里铺展开来,能为产业发展提供很大帮助。

 

村里有养牛的传统,但以前每家每户养一两头,不成规模,经济效益不突出。2016年6月,安宁村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的倡议下,创办盛兴生态养殖合作社,大力发展黄牛养殖产业。

 

此时,恰逢都安县把“贷牛还牛”项目作为精准扶贫主导产业全面铺开。按照“政府扶持、企业牵头、农户代养、贷牛还牛、还牛再贷”的滚动发展模式运作,政府引进成熟的肉牛经营公司,实行以市场价或保底价回购牛的帮扶措施。政府给每头牛购买480元的保险。

 

贫困户“贷牛”入股合作社,成为脱贫致富的好办法。为调动社员积极性,韦克和大家商量出一个“土办法”:参加合作社的除了以“贷来的牛犊”和土地入股以外,每户还要缴纳1至2千元不等。

 

“实际上是让社员心痛一下,也提醒大家是合作社的主人,激活发展动力。”韦克笑着说。

 

这一招效果很好。社员们分批次、按计划种草、割草、喂牛……村民在合作社打工,一天还有50元收入。

 

“当初听说加入合作社还要交钱入股,心里挺犹豫的。”贫困户蓝仁健说,听过几次动员会后,他安心了。“怎么听都是有搞头的一件事,资金入股也说明自己是合作社的主人。把牛养好及早给‘还’了,才有更多钱进自己的腰包。”

 

“共同出资,共担风险,让贫困户主动参与其中,他们就有了奋斗的积极性,等合作社做大做强之后,其他贫困户看到前景了,自然会参与进来。”潘立强说。

 

“明显感受到合作社里贫困户发展的热情了,这也让我们发展产业的责任更大了。”韦克笑着说,“目前县里正在建设冷链加工厂,以后我们的牛肉可以卖到全国各地。”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