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汪洋: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1)

   日期:2017-03-20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_zx    浏览:268    评论:0    
核心提示:2016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粮食总产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农业结构调整迈出重要步伐...
  2016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粮食总产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农业结构调整迈出重要步伐,农民收入实现稳定增长,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也必须看到,随着宏观经济环境和内部动因的深刻变化,农产品供需失衡的矛盾更加凸现,农业资源环境约束不断趋紧,农业发展、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日益加剧。总体上看,我国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农村发展遇到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存在,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并且主要是结构性、体制性问题。保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从供给侧入手,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发力,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三农”工作主线,努力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准确把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要适应农业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的阶段性变化,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科技进步,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实现农业向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转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不仅明确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而且指明了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以往我们抓农业结构调整、抓农村工作相比,既有传承和延续,更有创新和发展。过去主要解决农产品短期数量平衡问题,现在要在促进数量平衡的同时,注重提升质量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过去主要考虑农业生产结构问题,现在要在调整生产结构的同时,注重优化产业结构、经营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过去主要是农业生产力范畴内的调整,现在要在突出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注重体制改革,增强内生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涵盖范围广、触及层次深,是农业农村发展思路的一个重大转变,必须按照党中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农村发展实际和农业产业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向深入。
 
  一要牢牢把握创新体制机制这个主要着力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活资源要素潜力,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
 
  二要牢牢把握形成市场导向这个关键切入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改变目前不合理的农业供给结构,更好满足需求,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市场力量引领结构调整,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政府要摆正位置,既不越俎代庖、也不袖手旁观,重点是强化政策引导、加强服务支持,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要牢牢把握提高质量和效益这个根本着眼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以此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要坚持质量兴农,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要坚持效益强农,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整体效益,让农业成为有竞争优势的产业。
 
  四要牢牢把握促进绿色发展这个重要关切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群众关切,不断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和生态产品供给。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农业发展、生态协调、环境改善相互融合与统一。
 
  五要牢牢把握增加农民收入这个基本立足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不成功,要看供给体系是否优化、效率是否提高,更要看农民是否增收、是否得实惠。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是检验改革成效的重要尺度。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三农”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农业的长远发展,在方向性问题上不能出大的偏差,必须守住三条底线。一是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保持粮食生产总体稳定,不能形成调减粮食生产的普遍预期和共振效应。要积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产量在年度间可以有波动,但产能必须保持稳定并巩固提高。二是确保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能有阵痛,但要确保种粮农民不吃亏,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不能重新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对农业的支持保护,方式可以优化,但力度只能增强不能减弱。三是确保农村稳定不出问题。调整政策、出台措施,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特别是农民的承受能力,充分考虑农村大多数还是一家一户生产的现实,把握好节奏和力度,绝不能顾此失彼,政策举措的基本面要照顾普通农户,确保不出大的乱子。要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强迫命令、瞎指挥。
 
  总之,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在工作上,核心要抓好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两个方面,通过供给侧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通过深化改革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二、切实抓好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的重点任务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把农业结构调好调顺调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适应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要统筹调整农产品种养结构,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基本思路,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结构。稳粮,就是稳定水稻、小麦生产,继续调减非优势产区籽粒玉米,增加优质食用大豆、薯类、杂粮杂豆等。优经,就是优化经济作物品种品质和区域布局,促进园艺作物增值增效。扩饲,就是按照“以养定种”的原则,扩大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牧草生产。要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大力增加优良品种生产,加强农业生产流通全过程监管,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绿色化发展。要加快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大力促进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加强新食品原料、药食同源食品的开发和应用,拓展农产品增值空间。
 
  第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优化经营结构。经营规模扩大了,增加有效供给就有了更扎实的基础。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农业比较效益低等一系列问题,也都会更容易解决。要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土地入股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要把促进规模经营与带动一般农户增收结合起来,特别是贫困地区要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带动贫困农民稳定脱贫。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优化经营结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适当的政策支持和示范引导是必要的,但不能人为垒大户、造盆景、搞行政推动。
 
  第三,立足比较优势,优化区域结构。在最适宜的地方生产最适宜的产品,不仅成本低、产出效率高,而且品质好。要继续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进一步明确区域发展定位和主攻方向,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产区聚集,重点是建设好“三区”。一是以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为依托,划定稻谷、小麦、玉米等粮食生产功能区,加快改进这些地区的粮食生产设施、技术装备和品种更新换代。二是建立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天然橡胶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支持农民发展生产。三是加快制定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建立评价标准、创新技术体系、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各地争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第四,加快科技创新,增强农业发展动能。要适应农业由量到质转变的大趋势,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加快创新农业技术体系和技术路线。切实转变片面追求高产的品种技术导向,加快培育优质专用、营养健康的新品种,大力推进优势特色农畜产品的品种改良。适应日益迫切的节本降耗要求,大力开发推广绿色高效种养技术及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加快食品等加工业技术改造,促进农产品加工向更好地满足需求、提高附加值转变。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关键是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要健全科技创新管理体制,完善利益激励机制,使科技推广成效与科技人员利益挂钩,切实打通围绕市场需求进行农业科研选题立项的“最初一公里”和科技成果上山下乡的“最后一公里”。
 
  第五,促进融合发展,优化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加快延伸产业链、健全价值链,提高农业整体效益。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森林康养等。立足农业这个基础,着眼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努力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三产深度融合,需要有载体支撑。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是农村承载资金、科技、人才、项目的重要平台,也是在农村实施创业创新的重要基地。要努力把“三园”建设好,使其在引领现代农业建设、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中发挥“加速器”的作用。
 
  第六,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抓住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求关系相对宽松的难得机遇,加快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把该退的坚决退下来,把超载的果断减下来,把该治理的切实治理到位。“退”是为了更好的“进”,资源环境变好了,也有利于提高可持续的农业生产能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要特别重视农业节水。把农业节水作为方向性、战略性大事来抓,加快完善国家支持农业节水的政策体系,加大大中型农田灌排骨干工程节水改造和建设力度,推广田间节水技术和设施,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调动农民节水积极性。
 
  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的过程,是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优化完善的过程,也是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过程。要立足农业资源不足的实际,通过绿色发展、创新驱动,优化产品结构、区域结构,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提高农产品的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健全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生产体系。要立足农民数量众多的实际,推进种养加结合、产加销一体,以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为引领,延长产业链条,推进产业融合,提升全产业链价值,创造让农民在更多环节分享收益、增加收入的条件,健全中国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立足农业经营规模小的实际,鼓励农民开展土地合作、入股、流转等,逐步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加快服务社会化、生产区域化、产业集中化,形成农业服务规模优势、区域规模优势、产业规模优势,提高我国农业规模效益和竞争力,健全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