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共投入200多万元用于养殖场的设施建设,其中环保设施的建设费用近80万元,这些钱花得值!”近日,龙泉市上垟镇源底村生猪养殖场负责人刘志花介绍说,2016年养殖场里生猪存栏量800头,比2015年翻了一番。
通过对猪排泄物进行干湿分离,刘志花的养殖场一年近900吨的猪粪,全部作为有机肥免费提供给周围的蔬菜种植基地和农户。猪尿则通过“猪―沼―竹”循环模式,为养殖场周围200亩竹林提供肥料,竹笋产量有了显著提高。
和刘志花一样,目前,龙泉保留的102家规模养殖场全部按照“两分离、三配套”的措施进行资源化循环利用改造提升。形成“猪―沼―竹”“猪―沼―茶”等循环利用模式,建成5家有机肥加工厂,可处理7万多头生猪产生的排泄物3.65万吨,收集利用废弃菌棒6000多万袋,年产有机肥2万吨。
公式石、岩樟等乡镇(街道)养殖量减少2/3,八都、查田、上??等林区养殖量增加2/3,养殖全面上山,充分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进行生态消纳,彻底改变以往养殖业“脏乱差”无序发展现象。“畜禽养殖污染的整治,其实质是一次促进龙泉养殖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取缔低、小、散养殖,发展更加绿色生态环保养殖。”龙泉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龙泉全市生猪存栏9.2万头,配套消纳面积4.6万亩,稳定了12万头的生猪出栏量,保障了市场供应。同时,该市还加强了防疫、检疫和屠宰等环节的监管,真正让百姓吃上放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