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大闸蟹真出自太湖?养殖期间用过什么饲料?这些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答案,全部集中在吴中太湖蟹的“身份证”上。消费者只要用手机一扫二维码,大闸蟹苗种来自何处、生长于哪个塘口,用过什么饲料、药物都一目了然。
为太湖大闸蟹贴上可供追溯的二维码只是最后一步,在此之前,养殖企业的苗种引进、养殖技术、饲料药物的投用均有严格监管。2012年,江苏省开展了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吴中区作为全省6个项目实施单位之一,在区内4个生产基地的268个河蟹养殖池塘进行质量追溯试点工作。
通过2年的实施,吴中区成功建成了集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渔业环境监管、水质在线监控和水生动物病害远程诊疗“四位一体”的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初步实现水产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目标,把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第一道门槛设在田间。“当时全国6个省搞试点,大家各做各的,五花八门,而且操作难度大。”吴中区农业局副局长马惠民说,2012年9月,农业部组织相关专家在吴中现代渔业产业园区举行了全国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研讨会,将产业园区的这一原创追溯系统向全国推广。
在吴中现代渔业产业园内的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分中心,记者看到LED显示屏和12块46英寸的液晶拼接屏幕、监管信息数据库和分析控制系统,和吴中区水产品安全追溯网站、服务器等形成了一个集水质在线监测、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远程诊疗、智能养殖控制“四位一体”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平台。吴中区农业局水产站站长钱彩源介绍:只要点点鼠标,每个塘口苗种、投料、疫病等情况一清二楚。“通过水质在线监控,池内的水温、pH和溶氧变化实时跟踪,一旦发现缺氧就可以开启‘微孔增氧’。”
目前,吴中区分别在新南渔场、临湖现代渔业发展有限公司、稼泰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东山镇渡口村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太湖网围,设立了12个追溯点,追溯面积13500余亩。吴中区将12个追溯点全部纳入水产品生产全程质量控制示范点,建立了1个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诊疗系统,应用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通过水质在线监测、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诊断、自动增氧、水产品质量追踪“四位一体”的方式,实现渔业生产智能化和养殖产品质量全程控制。“凡是这些基地出产的太湖大闸蟹,外包装上均有二维码,市民都能通过手机或者专门的追溯设备查询到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