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洋芋地里寻出一条脱贫路

   日期:2017-01-12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_zx    浏览:153    评论:0    
  在海东市民和县新民乡若多村提到冯明波,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老百姓口中总会传来赞许声。
 
  2015年10月,冯明波被派驻到新民乡若多村任“第一书记”。驻村以来,他扎根基层、深入群众、求真务实,在精准扶贫路上“另辟蹊径”,给乡亲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初到若多村,摆在冯明波面前的是这样的现状:若多村位于新民乡以南,半挂在山腰,属纯脑山地区,全村共6个社168户698人,其中贫困户38户135人,总耕地面积2107亩,贫困程度深。
 
  他深知精准扶贫,不仅要打基础,更要促长远。为此,产业扶贫成了冯明波脱贫攻坚的重头戏。
 
  地处脑山地区的新民乡若多村,最适宜种植的就是洋芋,且所种洋芋淀粉含量高、口感好,可以说是远近闻名的老品牌了。但老百姓种了一代又一代,从未想过在洋芋上面找出路、脱贫致富。
 
  一次次了解掌握、精准把脉后,冯明波把产业扶贫的目光落在老品牌上,让老品牌借力新技术,托起群众增收致富梦。
 
  接下来的日子里,冯明波借助科技扶贫村这一名头,积极与省科技厅联系,希望得到省科技厅的技术支持。最终,省科技厅给全村168户群众免费提供了产量高、耐干旱的青薯9号种薯和测土配方化肥。
 
  人心齐,泰山移。在冯明波的鼓劲打气下,在全村19名党员的带头下,2016年,全村58户群众种植洋芋450亩,平均亩产2500公斤,亩均收入2500多元。年过五旬的李海林老人激动地说:“新品种洋芋长势好,产量也高,今年种了10亩,每亩收入达3000多元,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站在一边的村民田永宏说:“要不是冯书记苦口劝说,召开会议给大家算经济帐,我就不相信新品种,也不敢种。与以前相比,每亩多收入1000多元,新品种实话好。”
 
  冯明波关注着洋芋的产量,更关心洋芋的销路。金秋十月,正在村民们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时,冯明波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总在思考,产量上去了,但销路打不开,洋芋烂在地里还不如不种。
 
  冯明波把若多村丰产洋芋的信息发布到微信圈里,引起了朋友们的广泛关注和转发。很快得到了大通、湟中两位客商的关注,并与冯明波在微信上取得联系。2016年国庆放假期间,冯明波联系洋芋收购商到若多村进行实地察看,在田间地头与收购商讨价还价。因洋芋个头大、淀粉含量高,很受客商的青睐,并高于当时市场价0.05元下单。
 
  在冯明波的努力下,两位收购商分别在新民乡千户湾村和若多村设立了两处洋芋收购点,不仅方便了若多村群众就近销售洋芋,还带动了新民乡公巴台、千户湾等村洋芋种植户就近销售。
 
  当一辆辆满载洋芋的大货车弃尘而去,村民们数着崭新的钞票时,冯明波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谈起今后的精准扶贫工作,冯明波说:“现在,我们已经找准了脱贫致富的产业发展之路,后面就是如何巩固提升的问题了。下一步,我将积极与县农业部门对接沟通,准备在若多村修建洋芋储存窖,实现反季节销售,彻底解决洋芋储存期短、群众收益小的问题,力争效益最大化。寻找一些短、平、快的收益项目,促使广大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