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刘富娥:杞农眼中的“枸杞迷”

   日期:2016-11-10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_zx    浏览:123    评论:0    
  深秋,精河县13余万亩枸杞已采收完,农民正忙着算收成,而自称为“枸杞迷”的刘富娥则一直关注着枸杞的抗病性、成活率、不同品种枸杞的品质。
 
  刘富娥是精河县枸杞开发管理中心技术开发室主任,她对枸杞的兴趣要从30多年前说起。
 
  1984年的夏天,刘富娥被分配到精河县托里镇农科站工作,从那时起,精河县戈壁滩上长出的红红果实引起了她的注意。
 
  工作的前几年,刘富娥总是跟着农民一起到田间地头,观察播种的技巧,记录枸杞的生长过程,她就像农民一样辛勤地在田地里耕耘。
 
  渐渐地,刘富娥对种植枸杞的每个环节了如指掌。2005年,精河县枸杞开发管理中心成立,刘富娥成为中心的枸杞研究员。
 
  “枸杞种植、田间管理,包括种植模式等等细节都会影响枸杞的品质。”11月1日,刘富娥对笔者说。
 
  长期以来,精河枸杞优良品种占有率低,病虫害发生严重,不能满足市场对优质枸杞产品的需求,农民种植枸杞收入低。为了找寻答案,刘富娥白天在田里实地研究,晚上就一头扎进资料堆里学习、比对,终于得到了答案:一切都要从品种抓起。
 
  刘富娥与其他技术人员一同引进了6个枸杞优良品种,经过种植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应精河地区生长的“宁杞1号”等3个品种,带头编写了6套新品种枸杞栽培技术手册和修剪技术手册,还手把手地教杞农修剪技术,讲解种植要点。
 
  刘富娥意识到发展枸杞产业,不能只依靠从外头引进的品种,精河县也要有自己的品种。为了选育新品种,她和同事们整天在枸杞地里穿梭,一起对10万亩精河枸杞丰产园进行了普查。
 
  “枸杞生长过程受到气候、湿度等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确定和熟知一个品种在任何一种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刘富娥说。
 
  经过大量的筛选、对比试验,刘富娥和同事们一起选育出“精杞2号”“精杞4号”“精杞5号”“精杞7号”4个优良品种,成功推广了枸杞硬、嫩枝育苗技术,精河枸杞的育苗工作推广开来。
 
  从此农民不再从外头拉苗,而从家门口买苗。现在精河县优质枸杞苗木不但能够满足当地枸杞发展需要,还远供南北疆各地,部分还可以出疆,精河枸杞育苗已经形成新的产业链。
 
  有时,刘富娥会走进地里直直盯着一颗枸杞,开始农民都觉得奇怪,后来了解了都说:“原来那个枸杞迷来了,她研究枸杞的病虫害防治呢!”
 
  刘富娥说:“今年我观察并拍摄到了枸杞瘿螨从瘿螨瘿斑内转移的视频,这是个巨大的成就。我们的所有研究最终都要服务于农民,这是作为党员、作为技术人员的职责和使命,所以我必须认真。我知道,自治区对林果业也十分重视,这对我也是一种激励,我会继续加油,为枸杞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