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九月份以来,大通县燕麦秋收工作全面展开,各合作社、种植大户紧抓晴好天气,抢抓燕麦收割、晾晒,青贮等工作,田间地头到处呈现出一片丰收忙碌的景象。
2016年,大通县农牧局早筹划、早组织、早安排,不断强化各项工作措施,依托高标准饲草基地建设、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项目、饲草料基地建设及草牧业试点建设等项目,通过各村集中连片种植、专业合作社规模化种植、种植大户等多种生产经营主体,饲草种植面积达到17万亩,占全县农作物总种植面积的25%。在种植中充分结合县域气候特点,在高海拔地区大力调整种植结构,积极引进高产优质的林纳、加燕等燕麦新品种,加之技术指导和田间管理到位,燕麦产量较去年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经省牧科院草原所专家测产,平均每亩产燕麦籽达298公斤、亩产饲草2800公斤,每亩收益分别达到537.2元和840元,标志着大通县17万亩饲草获得增产增收。全县20个乡镇60个贫困村1642户贫困户从中受益,成为农牧业产业脱贫的重要渠道之一。
大通县饲草产业在积极引进高产优质新品种的同时,大幅提高饲草生产、加工机械化作业水平和规模化种植水平,为构建大通县“草畜联动、种养结合、粮草兼顾、循环发展”的新型生态农牧业发展之路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