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以来湖口等五地共发现10多条渔政等部门正积极应对
9月20日,农业部长江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因清江梯级水电站泄洪,湖北省长阳、宜都地区养殖网箱中近万吨外来鲟鱼、杂交鲟鱼逃逸,这些鲟鱼目前已经扩散到长江中下游干流中。九江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支点,相关水域首当其冲受到此事影响。浔阳晚报记者从九江市渔政管理局获悉,自8月中旬以来,近一个月时间内,长江水域九江段、鄱阳湖水域共发现鲟鱼十余条,且均非野生中华鲟。鲟鱼大面积出现,恐对九江水域水生生态造成影响,目前渔政等相关部门正在积极应对。
近一个月渔民屡屡发现“中华鲟”
9月10日,湖口县渔民张传长在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水域捕鱼时,意外捕捞到一条大型鲟鱼,随即通报了当地渔政部门。渔政工作人员立即对该条被误捕的鲟鱼进行检查,发现鲟鱼长约1.5米,体重约30公斤。经相关专家认定,该鲟鱼并非野生中华鲟,而是人工饲养鲟鱼。
记者了解到,自8月下旬以来,近一个月时间内,地处长江水域九江段、鄱阳湖水域的都昌、湖口、彭泽、永修、九江县五地就接到渔民发现鲟鱼的案例多达十几起。经鉴定,这些鲟鱼均非野生中华鲟,而是人工饲养鲟鱼。九江市渔政管理局水科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往年也会有渔民捕捞到鲟鱼,每年也就一二起,且均为野生中华鲟。今年8月以来,我们接到发现鲟鱼的案例十几起,大大超出往年,且这些鲟鱼多是人工饲养鲟、杂交鲟,这一新情况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为什么人工饲养鲟、杂交鲟会在近段时间被集中发现?水科所工作人员表示,今年7月19日,清江梯级水电站泄洪,大量外来鲟鱼、杂交鲟鱼随水逃逸,流入长江中下游地区,九江水域不可避免受到此事影响。
外来鲟鱼恐打破原有水生生态
大量人工饲养鲟、杂交鲟进入九江水域,会造成哪些影响?渔政局水科所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些鲟鱼一般是以人工饲料为食,而在天然的环境中,它的主要食物与野生中华鲟差不多,都是水底的小鱼虾和一些软体动物,但如果数量突增,就会破坏原有的食物链。”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相关专家也表示,大量鲟鱼入侵长江中下游水域,将抢占原有鱼群在生态环境中的“生态位”,从而带来生物入侵的风险。
除打破原有水生生态之外,大量鲟鱼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栖息,对野生中华鲟的危害更让相关专家感到担心。渔政局水科所的工作人员说:“首先,这些鲟鱼和野生中华鲟的习性基本相同,饲养鲟、杂交鲟一多,势必抢占野生中华鲟的栖息地,加剧生态竞争。其次,一旦饲养鲟、杂交鲟同野生中华鲟进行杂交繁殖,那么保护野生中华鲟物种,将更加棘手。”
发现饲养鲟、杂交鲟要及时通报渔政部门
大量人工饲养鲟、杂交鲟进入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消息已引起农业部等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在积极应对。九江市渔政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会对长江水域九江段、鄱阳湖水域定期巡视,并将水域内的状况及时通报给专家,与他们一起商议对策,尽力保护长江、鄱阳湖水生生态。”
由于饲养鲟、杂交鲟同野生中华鲟外形及其相似,一些渔民误捕之后难做分辨,更不知该如何处置。对此,渔政工作人员表示:“鲟鱼主要生活在深水,一些渔民可能会误捕,我们会在渔民中加强宣传,一旦捕获到鲟鱼,立刻同渔政部门取得联系,我们会对鲟鱼进行合理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