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桂林农民人均水果收入称雄广西 科技支撑果业兴

   日期:2016-09-12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com    浏览:95    评论:0    

日前,桂林市政府召开桂林市农业新闻发布会,会上公布了2015年桂林市农业生产一系列的亮点,其中水果生产亮点突出。统计数据显示,桂林市水果种植的面积、产量、单产、产值及人均水果收入等各项指标高居广西第一。

  这么多个第一,究竟是怎样做到的?日前,记者采访了市农业局的有关负责人为我们解密。

  ●桂林农民人均水果收入是广西的3倍

  桂林水果品种多,但各个地方又有自己的特色,阳朔金桔、兴安葡萄、灵川大圩提子、灌阳雪梨和黑李、资源红提……这些都是人们叫得上名的“明星产区”。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水果种植富了农民,而“明星产区”更出了一大批的万元户农民。

  据介绍,今年桂林市水果面积有317万亩,预计产量410万吨,产值105亿元。无论是面积、产量、单产、产值还是人均水果收入等各项指标都高居广西第一。而柿子、金桔、砂糖橘都位居全国第一,柑橘、葡萄、桃子也位居广西第一。

  今年1-9月桂林市水果产量为103.05万吨,同比增长10.8%。水果产值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38%。

  农业拿得出手农民理当成为最大收益者。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据统计全市农民人均水果收入达到2275元,超过广西农民人均水果收入的3倍,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4%,现全市80%以上新农建设示范村,都以种植水果为主导产业。

  水果生产,也造就了一大批年人均收入超万元的村屯。比如,荔浦县修仁镇板纳村,砂糖橘生产年人均收入超6万元;兴安县溶江镇莲塘村,葡萄生产年人均收入超3万元;阳朔县白沙镇古板村,金桔生产年人均收入超2万元。

  这是什么概念?记者查阅了一下,2014年,桂林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431元,也就是说,水果收入约占了总收入的四分之一。而板纳村、莲塘村村民靠种植水果的收入已经超过了2014年桂林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11元)。

  ●现代果业集群是重要推手

  那么这些“明星产区”是如何做到的?“优势品种向优势区域集中,调整品种结构,打造规模化的产业是水果生产增产增收的重要推手。”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如是总结。

  在荔浦,人人都知道有个砂糖橘(核心)示范区,这个示范区包括了修仁镇大榕、横水、建陵三个村。据荔浦县农业局的有关负责人介绍,示范园区主要推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目前,已实现了果园100%推行无公害柑橘生产技术规程,100%采用柑橘无病苗木,100%实行专业化统防统治,100%达到无公害果品标准,100%实行洗果、打蜡、包装等商品化处理,100%做到有品牌销售和产品订单化。

  5日,记者来到位于示范区核心区的修仁镇大榕村柘村屯看到,大片大片的砂糖橘已经挂果,农民正在分批次进行采摘。砂糖橘地里放置着太阳能诱虫灯,大约几平方米就放置一个粘虫板和诱捕器。当地农民告诉记者,这“三诱”是最新的绿色植保防治病虫害技术。有了这“三诱”,病虫害就少了很多。不仅如此,这里还采用“水肥一体化”喷灌技术,也节省了不少人力。

  据了解,目前示范区内采取的是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管理,采取“合作社+农户+基地”的运作模式,实行“六统一管理”(统一品种、统一购药、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建立了砂糖橘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中心,也彻底解决了销售问题,农民再也不用为水果的销售而担心了。

  这个示范区建设给广大种植户带来可观效益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提级升质。

  当然,荔浦县砂糖橘(核心)示范区仅是桂林市推行现代果业集群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今年来,桂林市着重打造桂阳路百里金桔、湘江资江流域百里葡萄长廊、荔柳路百里果蔬等3条“万元增收”示范带和桂江月柿、灌江黑李、海洋山脉优质桃等一批优势特色水果产业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互联网+农业”让桂林水果走向全国

  今年7月14日,国家财政部、商务部公布了全国第二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桂林市的荔浦县和灌阳县名列其中,成为了国家重点扶持的对象。

  这一消息,让身在荔浦县的“80后”韦宜丽振奋不已。这几年,荔浦的砂糖橘名噪全国,风头甚至盖过了当地传统优势农产品荔浦芋。从事荔浦土特产网络销售已两年多的韦宜丽夫妻二人自然也把目光瞄在砂糖橘上。眼下正是砂糖橘丰收的季节,他们网店砂糖橘销售也很是火爆,最远甚至卖到了黑龙江。

  目前,在桂林市像韦宜丽这样从事农村电商的年轻人已越来越多,一些企业也从中看到商机,纷纷涉足农村电商。仅以灌阳、荔浦两县为例,截至2014年,灌阳县采用电子商务形式进行网络销售(含B2B)的有120余家企业及个体户,创造就业人数1000余人,交易额近1.2亿元。其中许多企业在淘宝、京东、拍拍网、当当网、亚马逊、1号店等各大网购网销平台上开设网店,销售该县农特产品,尤其是水果销量可观。

  事实上,靠着“互联网+农业”,桂林水果走向全国的步伐实现了大踏步。“今年以来,以农业合作社形式存在的水果产销也开创电子商务,纷纷开始了线上线下的销售,并注重加快发展观光果业,实现果业拓能增效,也进一步推进桂林由水果大市向水果强市转变。”桂林市农业局的这位负责人介绍说。

  为了进一步扶持和完善农业农村信息化和农村流通网络体系建设,今年以来,桂林市在硬件上下了不少功夫:引进世纪之村、南京红太阳等多家农业农村信息化电商;并充分利用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这一平台,举办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研讨会、互联网现代农业企业推荐会等,大力推荐桂林农业和农产品;供销系统组织开展“新网工程”建设,共筹建项目46个,累计投资约1.15亿元。建有龙头企业7个,配送中心21个,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得到进一步加强,确保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科技支撑果业兴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尤其贴切。

  今年以来,桂林市全面提高果业科技支撑能力,大推树冠盖膜设施栽培、水果良种展示繁育、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等良种良法,广泛开展标准果园创建,积极打造“三品一标”果品,全面提高果品质量安全。

  病虫防治固然重要,水果品质的推陈出新同样不可少。今年以来,桂林市还积极引导和推广错峰水果生产,也让农民尝到了“错峰”生产的甜头。

  从兴安县溶江镇五甲村委驱车约5分钟,便到了一片山地错峰葡萄种植基地,这是村民张雪峰家的葡萄地,也是最早在冬日里结出甜蜜葡萄的地方。今年,这里因为“冬天里的葡萄”而着实火了一把。

  日前,记者在他的葡萄地看到,一垄一垄的葡萄架下,挂满一串串紫黑色的葡萄。“除了下大雨,几乎天天都有顾客到园子里来摘,很多都是回头客呢!”张雪峰自豪地说。

  错峰葡萄,填补了目前桂林新鲜葡萄的市场空白,而且迎合了广大消费者不断提高的食品安全意识,因此十分热销,供不应求,价格每公斤16到20元不等,单价比普通葡萄高2倍以上。在产量上错峰葡萄亩产能达到3000多斤,尽管比普通葡萄要少近1000斤的产量,但价格好,总的算起来还是赚得多。而且销路完全不愁,有找上门到果园来采摘的市民,还有水果商的订单,柳州、湖南都有不少大客户。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