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之前有所了解,眼前这位年纪不大、眉清目秀的女代表,怎么也不可能与“青海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省级优秀专家、西宁市重大科技贡献奖”获得者联系在一起。
今年44岁的省人大代表、西宁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杨秀玲从事农业技术推广20多年,取得的重大成绩远不像她本人外表那样的“单薄”。她主持承担了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全膜马铃薯双垄覆膜栽培”2项技术推广项目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设施农业信息化服务基地”建设填补了全省空白。
2015年,“互联网+农业”的一次探索与创新实践,得到省上有关领导高度评价。说起她的农业技术,杨秀玲如数家珍:“互联网+农业”重点实施了设施农业当中物联网技术的综合运用示范,达到一个能远程监控基地,检测设施农业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等数据参数,为下一步指导提供参考支撑。通过检测功能实现远程专家视频,通过远程进行基地的农业农事指导,还可以达到卷帘机、通风口和水肥管理等远程控制。
这项技术将在全省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目前西宁市城中区总寨塬基地和湟中县李家山基地已正常运行,其它7个设施农业基地正在安装中,将实现全市9个设施农业基地“互联网+”全覆盖。
“大力发展特色、高效、有机和品牌农牧业,形成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农畜产品供给体系,确保一产增长5%左右……”细读政府工作报告,杨秀玲倍感振奋。她说,只有自己不断学习研究,才能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更多更好的农业新技术送到千家万户,田间地头,实现科技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