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富裕县富裕镇繁荣村菜农于长殿,今年63岁了。通过发展大棚蔬菜,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许多人问我,这几年生活有什么变化,我说:那真如同上楼梯嚼甘蔗——步步高、节节甜啊。
我住在富裕县富裕镇城郊,人均耕地不多。再加上过去一年只种一茬蔬菜,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万一生病长灾儿,或者摊上点啥事,还得拉饥荒。
刚刚过去的这五年,县、乡政府以及村里引导农民不断转变观念,调整种植业结构,还请来省农科院专家,动员县城一些大部门开展“大帮扶”,破天荒地搞起了日光温室大棚生产,真正实现了快增收、快致富。用现在新词说:“精准扶贫”。
我家共有两栋大棚,每栋350平方米。这日光温室就是好啊,现在外边嘎嘎冷,室内不用火炉加热,白天温度都达到了20℃以上。普通大棚,一到冬季只能靠烧煤炉子增加温度,半夜还得起来添煤,折腾得够呛,成本高不说,还烟熏火燎地污染环境。现在科技真是发达了,我家这两栋大棚的苫被,全靠电动小卷扬机操作,一按电钮就完活儿。
现在的日光棚,由过去每年只种一季菜变成每年种三季菜,这就等于把耕地使用率提高了两倍,而且根据市场需求种植西红柿、苦瓜等果菜和小萝卜菜、小白菜、臭菜等叶菜。现在这个季节,叶菜特别抢手,价格都10多块钱一斤。
我感触最深的,“科技就是生产力”一点不假。我和老伴主动参加培训班学习,带着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请教专家,干中学、学中干,现在种植技术从整地、育苗、耕作、管理到收获,都滚瓜烂熟。所以,我家的日光棚菜上市早、产量高,还都卖上了好价钱。每年收入三四万元,这可都是纯收入。
现在全村已发展日光温室大棚36座,菜农年增加收入上百万元,乡亲们的钱包越来越鼓。由于冬闲变冬忙,村民都忙着生产蔬菜,很少有人再搞耍钱赌博的事儿了,村里的风气好多了。
2016年,我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日光蔬菜温室大棚再扩大生产,品种还要丰富一些,日子再登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