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薄膜压紧点,避免漏风;遮阳网铺好,避免太阳直射……”1月4日,记者来到襄州区程河镇王营村,大老远就看到该村的有机蔬菜种植大户赵群和家人正忙着搭建新的蔬菜温室大棚。“离过春节只有一个多月了,必须尽快将大棚搭好,把莴笋苗栽到地里,才能确保今年的莴笋有个好收成,卖个好价钱。”气温寒冷,45岁的赵群脸冻得通红,但手中的活一刻也没停下。
在赵群家的莴笋地,整齐码放着农家肥。“我种莴笋等有机蔬菜全部施用农家肥,这些都是堆放了一年以上的牛粪。”赵群对记者说。“为什么要放一年,而不是用新鲜牛粪呢?”面对记者的提问,赵群解释:“时间久的牛粪是经过了发酵的,肥效持久,在莴笋生长过程中能源源不断地提供营养,这样种出的莴笋品质好,卖的价格也更高。”为保证莴笋的质量,种植无公害有机莴笋,赵群坚决不用化肥,尽管他家的莴笋比普通莴笋价格要高,但良好品质吸引了市区不少超市前来购买,提前下了不少订单。
赵群告诉记者,他目前种植蔬菜100多亩,有钢构大棚10多个,主要种植有机莴笋、小油菜、白菜和返季节菜,这几年,赵群种植蔬菜收入一直不错,去年每亩大棚蔬菜的销售额近3万元。通过他的示范作用带动了村里不少农户种有机蔬菜,还有些农户直接把土地“入股”给赵群,参与年底分红。
今年,赵群有三大计划:一是赶快建好新的蔬菜钢构大棚,准备在本月上旬进行幼苗育植,通过育苗移栽的莴笋,要比自然种植的提前一个月上市,那时在春节期间价格能卖到2元一斤左右,并且亩产量可达到9000斤;二是在去年的种植基础上扩大种植面积,今年准备流转200亩土地用于莴笋、小油菜等有机蔬菜种植,同时为周边的蔬菜种植户提供种植技术,以提升有机莴笋、油菜的市场竞争力。“2016年,我盼的东西很多,盼信息畅通,盼市场看好,盼资金支持……”赵群告诉记者,蔬菜种植的首要难题就是育苗,费时费力,现在靠近程河镇的河南省新野县等地都是由当地政府和农科部门出资建蔬菜育苗基地,为当地蔬菜种植解育苗难题,由于襄阳本地没有规模以上的育苗基地,许多襄北的菜农都到邻近的新野县、邓州市蔬菜育苗基地购买蔬菜苗后带回来在地上移栽,非常不方便,希望襄阳能早日建成规模以上蔬菜育苗基地,为全市菜农提供育苗移栽服务。
赵群说,现在蔬菜种子、人工、钢构大棚的价格不断攀升,蔬菜种植成本比较高,加之蔬菜种植风险大,很难从银行融资贷款,希望金融部门加大金融创新,以流转土地、钢构大棚为抵押物,为蔬菜种植户提供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