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长短腿”走出致富人生

   日期:2015-12-22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_zx    浏览:159    评论:0    
  这段时间,泰宁县杉城镇胜一村村民江琪珊很忙。厂里的茶叶卖得很好,正在组织员工将烘焙好的茶叶装袋打包,发往各地市场。半个月时间他都住在厂里,没有回家。
 
  虽然每天都在忙碌中度过,但江琪珊却觉得很充实。多年来的创业经历,让他深深明白,只有努力付出才有收获,才能让创业道路走得更远。
 
  江琪珊幼时得病,因家中经济困难没能及时医治,导致右脚残疾,走路一高一低。这让他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受到歧视,谋生道路压力巨大。
 
  “我在泰宁城关摆过小摊修理自行车,当过小贩,摆过地摊夜市,但生意惨淡。”为了谋求生计,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初中毕业的江琪珊做过许多事,但都没有赚到钱,心中倍感困苦。
 
  就在江琪珊心情低落之时,有人介绍他到一家茶场打工。期间,他虚心向师傅请教,几年后,他掌握了茶叶的种植生产和制作技术。
 
  1998年,江琪珊有了自己创业的念头,他用多年打工积攒下来的钱和亲友借给他的资金,在距城关4公里的红光村,独自承包了40亩老茶园。
 
  引进新的茶叶品种、改良土壤品质、做好茶山管理……经过8年苦心经营,江琪珊看到了丰收的希望。正当他满怀喜悦之时,因县里旅游开发和经济发展需要,他承包的茶园被征用了,江琪珊再一次失业了。
 
  随后,江琪珊四处寻找,终于在泰宁县朱口镇龙湖村承包了40亩茶山30年的经营权。一番艰苦努力,茶山由原来的40亩发展到了100多亩。2008年,他又筹资30多万元,新建一座制茶厂房,购置了齐全的制茶机械。
 
  创业是艰辛的。刚起步时,江琪珊只加工绿茶,价格不高,又不适应市场需求,经济效益一般。2009年红茶热销,江琪珊花了两万多元学费,去武夷山学习制作红茶。当年出产的红茶,卖出了好价钱。
 
  但天有不测风云,这年江琪珊被外地茶商拖欠了十几万元茶款无法收回。“快到大年三十了,还欠员工工资七八万元,被他们追着要钱,那段日子过得很艰难。”这时,江琪珊想到了残联。残联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实地察看了茶园茶厂,当即给予办理了3万元的小额贷款,为他解了燃眉之急。
 
  2010年,泰宁遭受“6·18”特大洪灾,江琪珊的茶场也未能幸免,茶山大面积梯层滑坡,茶园机耕道和灌溉设施被洪水冲坏,造成经济损失10多万元。县残联获知情况后,不仅前来慰问,还带来专家到茶山察看灾情,指导补救措施,使茶山在灾后迅速恢复了生产。
 
  目前,江琪珊已拥有茶山110多亩,制茶设备齐全,有整套制作绿茶和红茶工艺的流水作业线,主要生产红茶,兼做毛峰、碧螺春等绿茶,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江琪珊不忘回报社会。目前,他的茶厂安置了5名残疾人从事茶叶加工。采茶季时,每天有60多人上山采茶,带动了周边村的富余人员就业,实现共同脱贫致富。2013年,江琪珊的“龙湖福乐茶场”荣获县级“福乐种养基地”光荣称号,自己也当选为泰宁县残联第五次代表大会肢残协会委员。
 
  如今,江琪珊信心满满,他打算今冬明春新开发茶园50亩,引进好的茶树品种,努力制作优质茶叶,把事业做大做好。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