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时的盲目,王德亮付出了长达十年的代价。2014年,王德亮50岁,有的只是一身三百多万元的外债,和六十多顶破旧不堪,没钱翻修的蒙古包。
王德亮:十年不好过。

可就在2014年,王德亮偶然听说养殖一种动物,可以白手起家,三个月快速赚取50万。还有这样的好事,王德亮一下子动了心。可他眼中这个天上掉馅饼一样的机会,在别人看来又成了笑话。
牧民巴仁:人们听太可笑了,听都没听说过
牧民单片尔:什么资料都没有,如果有人养了,我们能看看人家怎么养,可是没人养过王德亮要做的究竟是什么呢?这一打听才发现,王德亮要干的就是,养鸡!养鸡的人很多,怎么大家说起王德亮养鸡,会有这么大的反应呢?原来,王德亮养的可不是一般的鸡。
牧民:一般你喂粮食,它不吃。
牧民:跑得也快,会飞。
不吃粮食,还会飞?王德亮养的究竟是一群什么鸡呢?记者跟着王德亮去一探究竟。一大早,七点多,王德亮带着记者就出发了。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飞奔了一个多小时,才勉强靠着望远镜找到了鸡的踪影。
王德亮:在那里,那边有一群。
让记者没有想到的是,王德亮竟然把5万只鸡,放到120万亩草原上来养。平均24亩地才有一只鸡!也就是平均1万6000平方米才有一只鸡。
这就奇怪了,就算是散养,5万只鸡,也不用放养在这么大面积的草原上,这又是为什么呢?
近两个小时的车程,记者终于见到了这些不一般的鸡,珍珠鸡。
珍珠鸡原产于非洲,两翼发达有力,飞跃和奔跑能力很强。珍珠鸡全身羽毛灰色并有规则的圆形白点,形如珍珠,因此而得名。
王德亮:这种鸡很野,根本抓不住,一定要在固定的地方抓。
果然,因为草原面积太大,只要一追,珍珠鸡就会四处逃窜,根本抓不到。既然这样,我们的记者又想到一个办法。
记者邱燕妮:我们从三面围攻它。
有着丰富抓鸡经验的师傅告诉记者,要在草原抓鸡,有个诀窍。
工人:不要吓着它,要悄悄抓。
可这个诀窍也不是百发百中的。
记者:您也有抓不到的时候?
王德亮:这样抓不住,要在它住的地方才能抓到它。
那究竟要在怎样的地方才能抓到鸡?这群珍珠鸡身上又蕴藏着怎样的商机呢?
希拉穆仁地处温带,属干旱型荒漠草原,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特定的地理条件成了蝗虫生长的沃土。希拉穆仁是国家农业部挂了名的蝗泛区,多年来,灭蝗一直是靠飞机洒农药。但这也存在着很大的弊端。
包头农牧业局草原站副站长:飞机灭蝗一开始,草原上的畜牧业就要受到影响。再一个就是农药残留。
与飞机灭蝗相比,另一种灭蝗方式则完全解决了这一问题,那就是靠鸡吃蝗虫。
包头农牧业局草原站副站长:珍珠鸡是比较理想的品种,我们的土鸡吃几天就腻了,但是珍珠鸡只要有蝗虫都会一直吃。
从2011年起,包头市农牧业局曾连续2年,免费给牧民发放珍珠鸡,让牧民养鸡灭蝗,可结果都以失败告终。
包头农牧业局草原站副站长:他们把鸡都圈养在自己的旅游点,不放出去起到吃蝗虫的作用。
牧民:我们夏天都是搞旅游,忙的很,没有人手去放鸡。
牧民:那个鸡特别不好放,放出去就找不回家
牧民:鸡的腿那么短,要怎么赶,不像牛羊,拿个套马杆就赶跑了。
牧民没有牧鸡的习惯和经验,珍珠鸡野性强,放出去很少能再抓回来,因此不少牧民直接把政府发的珍珠鸡宰杀吃了。另外草原上狐狸等野生动物众多,珍珠鸡放出去,就成了它们的盘中餐。

2014年,包头市农牧业局想重启牧鸡灭蝗这个项目,第一年免费提供珍珠鸡,并给予50万元灭蝗补贴。但有了前几年失败的经历,根本没有人愿意承担这个试验项目。王德亮听说了这个项目后,他决定放手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