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玉米深加工业“痛点”亟待解决

   日期:2015-10-21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_zx    浏览:118    评论:0    

  玉米深加工行业正处于水深火热状态。今年8月份,为了减少企业亏损压力,包括中粮、益海、鹏程生化等多数淀粉加工开始停机减产,目前大多处于停产或停一半的状况。

  据统计,黑龙江省有玉米加工企业58户,其中规模以上28户,年加工能力近1000万吨。据黑龙江省玉米深加工行业协会统计,自去年潮粮期开始,全省玉米深加工全行业亏损,很多企业不能开工。

  今年除玉米油有上涨外,其他三种副产品跌幅较大,其中玉米皮和玉米粕价格几乎腰斩。以山东地区为例,7月份以来,玉米淀粉价格从6月份的2900元/吨大幅回落到2500-2600元/吨,加工企业亏损在350-400元/吨。

  深加工企业在消化粮源、促进农民增收、提高霉变玉米使用价值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受收储政策影响,玉米市场价格出现扭曲,深加工行业与玉米价格长期倒挂。部分原料需求不得不转向国外,高粱、木薯等玉米替代品进口量达2000万吨以上,并有继续增长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减缓了玉米的去库存化进程。

  国家在消化陈粮上的矛盾焦点随之发生了转移。此前,从粮食安全角度考虑,我国发展燃料乙醇这一玉米下游加工行业一直较谨慎。而在当前玉米已阶段性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已经形成的库存亟需处理。

  我国2000年开始发展以玉米等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并在东北、河南、安徽等地按10%的比例添加到汽油中,每年可消耗玉米450万吨左右。有分析人士认为,当前阶段,应当放手释放乙醇对玉米的需求。同时针对加工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痛点”具体分析具体解决。

  市场研究人士指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解决。首先,有针对性地推出运费等专项补贴,鼓励深加工企业优先收购生霉粒偏重地区农民的余粮。其次,适度放宽对东北企业的拍卖补贴标准,提高补贴拍卖效率。按照2014年7月出台的对东北玉米深加工企业竞购加工国家临储玉米补贴办法,如果企业实际采购量低于两个月加工量,就有可能拿不到补贴。黑龙江省粮食系统有关人士建议,可适当放宽拍卖补贴标准,如按企业20天左右的加工量确定补贴门槛,以进一步调动企业入市积极性。第三,探索加工企业参与托市收购的商业储备模式。具体做法是,加工企业在潮粮期按国家托市价格收购玉米,将全年收购量压缩到潮粮期,到干粮期企业自主消耗这部分库存,国家按加工企业干粮期(5月到10月)实际加工量与潮粮期存储量两者中的最小值给予一定的收购费、存储费、烘干费和存粮贴息等相关补贴,但总体低于现行的国家托市成本。如若采用这种模式,需要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确保企业库存储备充分用于自用加工,防范其骗取国家补贴。第四,对玉米深加工产品实施出口退税,提高玉米深加工企业出口竞争力。

  长远来看,市场人士认为,应完善临储政策,积极探索目标价格补贴制度。一方面,在确保农民利益的前提下,灵活设定临储价格。另一方面,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完善监管机制,尤其是在玉米价格快速上涨时期,一旦市场价格达到或超过临储价格,应第一时间停止敞开收购,避免出现“转圈粮”套取国家补贴。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