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让我看一眼,蜥蜴,真的是蜥蜴。它自己跑桶里的?
胡有恩:(桶子)就拎着拎着,它可能自己在树上,树叶上碰到它,它就自己跳到桶里来了。
记者:还好不是蛇。
一行五人走了两个多小时,前面带路的村民突然停住脚步,看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在溪流的一个石头缝里掏了起来。
胡有恩:哇,一只。水流旁边,它趴在那。
记者:趴在那里了,野生石蛙,
胡有恩:真的野生石蛙。野生的,好像是母蛙。
记者:怎么呢?怎么看?
胡有恩:它这里没那个刺。
记者:跟养殖的不一样吗?
胡有恩:养殖的(石蛙)肚子底下白一点,野生的它肚子底下发黄。
野生石蛙和人工养殖的相比,肚子小,腿长,身手敏捷,在自然的掩护下很难发现。
胡有恩:它躲在这个位置,石缝里面,藏在石缝里面。
记者:这水这么急,冲不走它吗?
胡有恩:在这边上,水不急,它就躲在水流湍急的边边上。
记者:真能找地方。
胡有恩:对,它躲在那里等虫子吧。
野生石蛙是保护动物,不能捕捉,胡有恩又把它放回了山溪中。
程晓云:(野生石蛙是)省级一般保护动物。一直以来就是禁止捕捉的,等于达到20只以上捕捉的量的话,就要去坐牢了,就承担刑事责任了。
忙活了一晚上,胡有恩空手而归。一到八九月,胡有恩夜间就频繁上山,寻找野生石蛙,看完了再放回去,那他到底要干什么?这和他所说的上百万元的财富又有什么关系呢?
8月30日,记者跟随胡有恩来到他的基地。可一进屋,记者却觉得不对劲,左瞧右瞧,一只蛙都看不见。
记者:你这一只蛙都不见着啊?
胡有恩:它们白天不见人,都躲起来了。
记者:躲起来了?
胡有恩:这个你看,这草丛里就是蛙。跑得厉害,你看还有一只躲在这底下,一个头。它躲在这里面。你看一只眼睛。
记者:真的,你完全就分辨不出来它是什么。它长得和石头颜色一样。
胡有恩:对,就叫石蛙。公蛙。
记者:这是公蛙?
胡有恩:黑的刺,这是公蛙,你摸一下,比较粗糙。
记者:割手,但是也不是特别割。
胡有恩:这只蛙还不是太老,这只刚好是两年的蛙,到三年的蛙它的颗粒就大一点。
石蛙的公蛙胸部有黑刺状突出,因此又被称为棘胸蛙,而母蛙没有。说起石蛙,胡有恩很是骄傲。
胡有恩:这是百蛙之王,蛙里面是最珍贵的,很美,你看,眼睛都发亮,红的,它是蛙中之王,蛙的皇后,蛙王。
这样的石蛙,市场价格一斤能卖到120元。这一块块石板底下就像是一个个的聚宝盆。
记者:这里面好多啊。
胡有恩:它喜欢群居。
记者:喜欢群居,全都喜欢堆一块是吧。
胡有恩:对,它喜欢扎堆,躲一块。
记者:那它为什么都躲下面?
胡有恩:它喜欢阴暗的地方,阴凉的地方,它喜欢躲,所以它们都在石板底下。
记者:那像这一间房间里有多少只石蛙?
胡有恩:这里有6000多只石蛙。
记者:6000多只啊。
靠着养石蛙,胡有恩获得了不小的财富,他还带动很多人跟着他一块养。
张文凤:这家做得很成功的。他这个投资几百万元,一般人家,我去看过几家,都是投资几万元。
陈武:他这里规模比较大一点,对他的技术比较都放心一点。
别看现在胡有恩成了大家眼中养石蛙的行家,可一开始胡有恩也是一窍不通,不仅把家底都花光了,还经常因为石蛙和妻子拌嘴,一次,妻子实在气不过,就故意出去大手大脚的花钱。提起那件事,胡有恩都不好意思。
胡有恩:都不好意思说这个事情
记者:怎么不好意思说?
胡有恩:当时是两个人吵架了,她一气之下就跑出去花钱去了。
记者:是不是一直耿耿于怀?
胡有恩:是
记者:来了,是这个吧?
胡有恩:是,买了这个东西,花了好几千元。
记者:你觉得不值啊
胡有恩:我觉得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