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废弃茶山种板栗 套种玉米增收益

   日期:2015-09-23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_zx    浏览:153    评论:0    
 

  秋风送爽,硕果满枝。走进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南宾镇梁峰村白庙组何宗荣家的板栗园,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枝繁叶茂的大板栗树,一片丰收的景象。熟透的板栗张开了刺球外皮,秋风吹来,沉甸甸的板栗在泛黄的栗叶间跳动,不时落在地上。何宗荣一家人背着背篓,在板栗园里拣板栗,忙碌的身影掩饰不住一家人丰收的喜悦。
 
  这里,原来是一片废弃茶山,刺藤遍地;现在,荒山成了板栗的海洋,致富的天堂。
 
  “今年风调雨顺,板栗长势良好,应该产2万斤板栗吧, 6万元的收入没得问题哟。”正在栗子树下拣板栗的何宗荣乐不可支地说,承包废弃茶山10多年来,一年到头基本围着板栗转,好的是几乎连年如意。
 
  年过花甲的何宗荣,身材不高,皮肤黝黑,头发花白,脚蹬一双解放鞋。他的孩子都在外地打工,林果基地的管理主要由他和老伴操持。
 
  15年前,白庙组召开群众大会发包何宗荣住房背后的50余亩大集体年代留下的废弃茶山,没有一个人愿意接手。“茶山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建设的,自打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落实后,无人过问,茶树慢慢枯黄、干死,倒是茅草、荆棘疯长。我承包时完全是一片荆棘夹杂茅草的‘刺笼笼’,土质也很差。”何宗荣说,他盘算了一下,在家人的反对下以每年500元的租金接受了废弃茶山。随后,他带领家人披荆斩棘,开荒栽植板栗树。
 
  “2003年,也就是板栗园创建3年后的初夏,板栗几乎全部开花挂果,数不清的刺儿球拽满枝头,看得我心痒痒的。”何宗荣说,当时的高兴劲就甭提了,几乎天天往林子跑。而入秋开始,问题出现了,一个个“刺儿球”不停地往下掉,不几天时间,全部掉完了。用刀划开刺儿球,里面全部是“虫面面”,根本没有一个板栗的影儿。
 
  原来,何宗荣以前根本没有接触过板栗栽植,品种没有选好,选择板栗树嫁接用的枝条也不行。“几年的努力化为一片没用杂树林,我蹲在林子里一个人痛哭了一场。”回忆起当时的失败,何宗荣的眼圈红了。
 
  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性格坚毅的何宗荣没有被困难击倒,他多次到县内外一些种植板栗的大户进行实地考察,向板栗大户们学习栽植经验,还到多家林场拜能者为师,学习嫁接技术。随后,他带领家人重新嫁接板栗树。
 
  何宗荣介绍,为了管理好林果基地,他常年为树苗修剪、除草、防病、防虫,忙的时候还临时雇人到基地突击加班。
 
  “自2007年开始挂果以来,产量逐年增加,近5年来,每年采收板栗近1万斤,收入3万元左右。”何宗荣说,今年挂果率高得多,收入五、六万元是没得问题的。
 
  何宗荣不仅勤劳肯干,还是个爱动脑筋的人。板栗树栽植前两三年,他还在板栗林间套种了玉米等农作物,弥补板栗没有收入时的“经济损失”。他说,栽植板栗主要靠初期投入,从栽植时算起,2年后即可嫁接,3年后结果,且寿命长达几十年,结果后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资金。
 
  “农村是广阔的天地,只要开动脑筋,勤劳肯干,到处都是‘金元宝’哦。”何宗荣对美好的未来充满无限希望。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