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吉林省汪清黑木耳凭什么销往全球市场?

   日期:2015-08-12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_zx    浏览:156    评论:0    
 

  为促进我国优势农产品出口,自2009年起,国家质检总局在全国大力推行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截至2014年底,已建成188个县(市、区)示范区。
 
  时隔6年,示范区建设情况如何?2013年,斥资5.5亿元打造的汪清县国家级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获批。如今示范区内黑木耳栽培量达到3亿袋,产品销往韩国、日本、美国和意大利等国际市场。
 
  食用菌质量安全全环节可追溯
 
  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出发,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汪清县国家级黑木耳出口基地天桥岭口山栽培区。这里群山环绕,地势平坦,60公顷的田地里集结了口山村、天桥岭村和鹿圈子村96家农户600余万个菌袋,密密排列,井然有序。
 
  “这个时节,春耳采摘已完成九成,秋耳采摘刚刚开始。”据天桥岭镇特产站技术员韦洪全介绍,栽培区出产的黑木耳销往国内市场和日韩等国外市场。在生产过程中,以农兽药残留限量要求最为严格的日本指标要求,对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进行统一管理。
 
  韦洪全说,每年11月农户开始制作菌包,随后进行培养室管理,4月菌袋下地。在菌袋下地前,地面需要进行除草处理,铺上塑料薄膜,隔开菌袋与地面的直接接触。
 
  “下地后菌袋的生长靠控水管理来调节,不用任何增肥增厚药物。为保障水质清洁,目前栽培区正在进行水井改造,以减少露天简易井水浇灌杂菌感染的机率。为鼓励水井改造,示范区的补贴达到改造成本的四分之三。”韦洪全说。
 
  延边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李昇日表示,检验检疫部门对示范区内化学投入品经营和允许使用的化学投入品实施备案管理,划分允许用药、限制用药和禁止用药,统一规范制定专营专供配送网络清单;制定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清单并配送建立记录;基地对农业投入品的购买、领用、配制、使用剩余药物处理指定专人指导,从源头上规范了养殖投入品的管理,确保用药科学管理。
 
  据了解,按照政府主导、检验检疫指导的模式,通过汪清县食用菌出口示范区建设标准,改变以往农户单打独斗的局面,促进食用菌生产连片、规模化,形成龙头企业+基地+标准化的组织生产模式,并在食用菌菌种、栽培介质、食用菌种养植、投入品采购使用、病虫害防治与控制、采收、晾晒、储藏、运输、加工、包装、出口等各环节实现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
 
  一菌袋黑木耳利润增长0.3-0.4元
 
  据吉林省汪清县副县长罗红峰介绍,在检验检疫部门的大力扶持下,示范区内黑木耳栽培量达到3亿袋,约占汪清县栽培总量的6成左右。预计今年产量达1.35万吨,产值10.3亿元,出口创汇量将达到3732万美元,同比增长20%。
 
  据了解,示范区建设成立了以多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一个标准,拓展两个市场”的思路,以进口国标准,对国家允许的菌种、栽培介质、水源、环境等要素进行监测监控。针对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组织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和全项检验,实现溯源管理。
 
  此外,检验检疫部门以进口国的产品标准和安全卫生要求,指导出口企业调整生产工艺和布局,组织生产加工,确保产品质量优势,扩大内销产品影响力。
 
  “ 一个标准、两个市场 的工作思路正在全县行政区域内进行推广应用,产品品质进一步提升,一般黑木耳和优质黑木耳售价分别达到每公斤70元和150元。黑木耳产业已经发展成为汪县清富农、强农的产业。”
 
  罗红峰举例说,示范区创建前的2010年,菌农每袋黑木耳获取的利润是0.9元;现在每袋黑木耳获取的利润是1.2至1.3元。菌农户年均纯收入从示范区创建前的4万元提高到5万元。菌农的收入得到提高,安全生产的自觉意识同时也得到加强。
 
  罗红峰说,今后几年,黑木耳产业将要向“质量提升、品牌塑造”转变。他认为,产量可以不断增长,但若没有品牌,生产始终处于价值链的最低端。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将进一步扶持企业创建,打响品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据了解,示范区目前拥有丹华牌、吉绿源、春利来、山里友这4个国家级、省级品牌,产品销往韩国、日本、美国和意大利等市场。
 
  科技创新提高黑木耳附加值
 
  为扩大黑木耳产业的国内外影响力,示范区已提交“长白山黑木耳原产地保护”申请,正在委托第四军医大学和华中农大进行黑木耳有效成分分析和DNA指纹图谱测定。为提高生产力和产品附加值,扩大示范效应,示范区还大力投入黑木耳产业的科技创新,比如支持企业推出了富硒木耳新品种。
 
  在天桥岭西山脚下的延边天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大棚内,新一批富硒秋耳菌袋刚被悬挂起来。与地栽黑木耳不同的是,这里的菌袋7个一串,悬挂在棚内的高架上。
 
  据了解,富硒木耳依托中国科技大学苏州学院的技术支持,以液体菌种技术为核心,组装成一条液体菌种食用菌菌袋生产线,整个生产过程远离农药、有毒气体、激素等有害物质,严格执行有机食用菌栽培标准体系,解决目前食用菌品系品种杂乱、栽培过程中有毒杀菌气体污染严重的现况。
 
  延边天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翟振忠介绍说,富硒木耳通过液体菌种发酵罐发酵,与传统固态发酵方式相比,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感染杂菌风险也低,发酵期也从传统的45天缩短到30天左右。而大棚悬挂的模式,一方面可节约土地,改变“靠天吃饭”的生产方式;另一方面,菌袋不接触土壤,保证黑木耳在有机环境生长。
 
  为保证质量,大棚出产的黑木耳都有自己的“身份证”编号,通过溯源管理,最后都能找到具体的生产大棚和农户。预计今年种植富硒黑木耳5000万袋,年加工富硒黑木耳2500吨,年销售额将达2.5亿元。
 
  罗红峰表示,目前,通过与科研单位的联合,示范区在农业技术、食用菌食品加工、质量控制和食用菌高端产品研发等方面进行了10余项科技成果转换。除了富硒木耳以外,还提取黑木耳多糖成分制作成胶囊片剂,研发出黑木耳食品如饼干和面条等。
 
  罗红峰同时表示,今后将做好汪清县绿色、生态、环保、健康发展的总体规划,用3-5年时间,将国家级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的经验做法推广到全县所有农产品。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