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施肥助力庄家高产丰收,首先要因土施肥,主要应考虑土壤的质地、酸碱性、养分状况等几个方面。砂性土壤因保水、保肥能力弱,养分供应量少,供应速度快,养分容易漏失,肥效期短。因此,基肥宜多施用肥效长久的猪、牛粪冷性肥,追肥应遵守“少吃多餐”的原则。粘性土壤则相反,基肥宜多施羊、马粪等热性肥料,或其他腐熟度较高的有机肥料。过酸或过碱的土壤,只有在调节了土壤酸碱性的基础上,再施肥,才会有较好的增产效果。酸性土壤宜施用碱性肥料或生理碱性肥料,碱性土壤宜施用酸性肥料或生理酸性肥料。
改善土壤结构施用有机肥料和含钙质多的肥料,除了能增加土壤养分外,还能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因为有机肥料在土中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矿化作用增加土中有效养分,同时,增加土壤腐殖质含量。腐殖质在土中遇到钙离子就会和土粒凝聚在一起形成水稳定性团粒结构。改善粘土的坚实板结以及沙土的跑水漏肥等不良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土壤的养分状况是因土施肥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为了制订出合理的施肥方案,必须了解土壤中养分的总含量和有效养分的含量。
施肥时还应注意温度影响。降水、日照、湿度、霜期等气候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养分的供应量、供应速度以及作物对养分的吸收。
在温暖多雨地区,有机质分解快,硝化作用旺盛,短期内供应的速效养分多,但容易流失。因此,可以施用腐熟度较低的堆肥和厩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不宜过早施用,且应深施,氮肥宜用铵态氮肥。在干旱而无灌溉条件的地区,宜用完全腐熟的有机肥料,且应深施。基肥的比例要大,要提早施用。在寒冷地区,要多施有机肥,特别是热性有机肥,有利于提高土温。寒潮到来时,应早施稀粪水,以加强作物的抗寒能力。如作物已遭受冻害,应在寒潮过后,立即施用速效性氮肥,以利于作物早日恢复生机。
光照,合理施肥,可以改善作物的形态结构,有利于接受和转化光能,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降雨量,雨水对施肥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可以加速肥料的溶解和有机肥的矿化,有利于作物吸收;另一方面稀释了肥料在土壤溶液中的浓度,加速了养分的流失,所以雨天不宜施肥。风,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的是春夏之交的干热风,常引起作物叶片失水,根系早衰而失去吸收养分的能力,造成小麦灌浆终止,影响产量和质量。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作物都是有害的,施用磷、钾、硼、锌、硅肥,可减轻作物热、冻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