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鲜蔬菜配送中心作为我市物价局首家批准挂牌的蔬菜直营店,蔬菜价格为何能比菜市里低将近一半?开业以来销量怎样?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蔬菜首次“直奔”社区
“西红柿:小的0.5元、大的1元;青椒:1元;豇豆1元;黄瓜0.6元……”7月9日上午,记者在宣鲜蔬菜配送中心门口,看到菜价栏上清楚地写着当天各种时令蔬菜的价格。
走进店里,记者发现这家店铺大约20平方米,店内被店主江洪水打扫得干干净净,待售的青椒、瓠子、苋菜、西红柿等二十多种菜品被整齐摆放在货架上。挂满“葡萄藤”装饰的墙上,还贴着蔬菜的“出生地”——凌盛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照片。照片中,绿油油的菜地里,工作人员正在采摘鲜嫩欲滴的蔬菜……与记者印象中的菜市场、菜摊子相比,这里似乎更增添了些文艺元素。
“以前买菜都要去菜市场,现在直接在家门口就买到菜”,家住市区豆腐巷的市民孙蓉一边选菜一边说,“这里的价格比市场,便宜了一半还不止。来这儿买菜,省时又省钱,菜买多了还不心疼。”
江洪水告诉记者,从6月份开业以来,每天1000多斤蔬菜在早上9点之前,基本会被全部卖完。而这1000多斤蔬菜,都是当日凌晨进行采摘,从田地里“直奔”进社区,可以说最大限度保证了新鲜,现在直销店很受周边小区居民的青睐。
改写“田里贱、城里贵”
为何直营店的蔬菜价格能这么便宜?江洪水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平时,蔬菜从地里到老百姓餐桌上,通常要经历从生产基地到中间商,再到一级批发市场、二级批发市场,最后到零售商的4个环节。而直营店的蔬菜呢——直接从产地到店内销售,无任何中间环节。
江洪水打了个比方:以西红柿为例。批发给中间商,价格是5毛/斤,中间商再倒卖给一级、二级批发市场后,价格增加到2元/斤。再由菜贩子卖到市民手上,就是2.5元/斤,这就导致蔬菜“田里贱、城里贵”的现象出现。而在直营模式下,市民仅仅以5毛/斤的单价就能买下,价格便宜了80%。
“直销店的设置,就是实现蔬菜生产大户和蔬菜经纪人直接对接,打造这样的平台,最终帮助市民‘砍价’。”市物价局工作人员吕娟还告诉记者,直营店的低价和流通环节的减少息息相关,也和菜地里蔬菜产量的增长分不开。
为让市民吃上放心、平价、便民菜,市物价局在2014年9月,就启动了我市复式日光棚建设试点工作。江洪水的凌盛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便是试点之一。
“地里10亩的复式日光棚,抗压能力强、保温性好、利用空间大。既能提高蔬菜产量,又能让蔬菜提前上市。”江洪水给记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以往普通大棚,一亩地产黄瓜5000公斤,而复式日光棚内,一亩地产量达7500公斤。且上市时间比普通大棚能提早半个月。“产量大了,蔬菜价格自然也就低了”江洪水笑着说。
吕娟告诉记者,“蔬菜直营店”对市民来说还是个新鲜事物,为了使直营店达到打造一个、成功一个、合格一个,市物价局还将联合其他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出台支持蔬菜直销店建设的相关政策,让市民的“菜篮子”越拎越轻松。
直营店有了放大效应
“蔬菜直营店”不仅仅给市民送上的是新鲜平价菜,而且还给菜农带来了其他商机。
6月底,已陆续有市民开车去江洪水位于宣州区朱桥乡四合村的蔬菜地里,自行采摘果蔬,并在田间地头烧菜做饭,体验“农家乐”。
“这是开始没想到的。”江洪水坦言,因为蔬菜新鲜、价格低廉,不少买菜的市民提出要去地里“瞧瞧”的愿望。“如果,提出这个要求的市民仍然很多,我们将开通‘农家乐’服务项目,让市民吃的放心玩得开心!”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市区大统华超市也正在和江洪水接洽,想引进他地里的西红柿做“农超对接”。“这都是直营店的放大效应。”他开心地对记者说,自己地里的西红柿价格低、口感好,连大超市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蔬菜直营,这种既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又能保证种植户收益,更能保障蔬菜的新鲜度,这样的皆大欢喜、互利共赢之事,何乐而不为?
“让市民吃上放心、平价、便民菜”,市物价局这次是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了件大实事、大好事。我们希望看到,以后有更多的这样的直营店在市区各个社区开花生根,也希望有更多的单位能参与进来,能从老百姓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带着感情去了解民之所需、民之所求,这样,我们的改作风才算是真正改出真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