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秸秆饲料厂年产饲料八九万吨,盈利一两百万元”——加快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走工业化、产业化之路。
因为饲养成本高,我国畜牧养殖业长期饱受国际市场冲击。如何降低饲料成本而又充分满足畜禽各种营养需要,是养殖业亟待解决的严峻课题。
安徽饲料工业协会会长季学枫认为,目前我省草食家畜饲料资源缺乏,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提高草类饲料供应能力,发展秸秆饲料是个很好的出路。通过“农作物种植(秸秆)→秸秆发酵饲料→畜牧养殖(牛羊粪便)→生物有机肥→农作物种植”的良性循环,可以实现畜牧业与农业的生态循环。
季学枫认为,首先应该加大对饲料加工技术研发,不断革新工艺,提高核心竞争力。生产出高效能、低成本饲料产品,才能顺应饲料工业发展趋势,推动我国饲料工业长足发展。
目前模仿牛胃的消化机制,我们已经研发出了最新的混合发酵技术,通过将粉碎后的秸秆进行柔化处理,再添加特殊菌种,经过厌氧发酵和耗氧发酵后,将秸秆中纤维素含量大大降低,蛋白质含量有效提升,使其转化为营养价值更高的生物饲料。“在这一过程中,菌种是我们的核心技术。按照这一技术标准,全省现已建立多家秸秆饲料厂,目前经营效果良好。一个秸秆饲料厂年产饲料八九万吨,盈利达到一两百万元。 ”
下一阶段,应该加大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多建些小规模秸秆饲料加工厂,充分发挥小型饲料企业投资小、经营方式灵活等优势,开发出有地方特色的优质饲料产品。
另外,政府应该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支持产业重点和薄弱环节。鼓励建立专业技术平台和标准化技术体系,比如实现发酵过程的可控制,提高饲料质量。
程建波认为,发展秸秆饲料应该走工业化、产业化开发之路,饲料工业必须与当地饲料资源、养殖特点结合起来,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打造一个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