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未过半,黄冈以虾稻共生模式为主的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就达64.17万亩,完成了65万亩年度目标的98.7%,虾稻共生、稻虾鱼鳖生态种养、稻鳅共生、稻田养鱼种等模式大力推广,呈现一派蓬勃发展态势。
自湖北省稻田综合种养推进现场会召开以来,黄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副市长王浩鸣提出“要把稻田综合种养放在黄冈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高度加以推进。”该市各级渔业主管部门更是严格按照“不与粮争地、不与人争水”的理念,全面贯彻落实现场会议精神,充分发挥近百万亩适宜渔业生产的稻田资源优势,围绕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共赢”和打造产业新的增长极目标强力推进。
规划引领,有序推进。为科学有序推进稻田综合种养,黄冈在原有小龙虾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稻田综合种养内容,扩充稻田渔业养殖模式,将稻田综合种养全面纳入《黄冈市百亿水产发展规划》和《黄冈市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进行统一布局,制定了到2020年实现面积80万亩、产量过10万吨、产值超30亿元的发展目标,拟定了从苗种保障、发展重点、加工提升等具体内容,为科学、有序推进黄冈稻田综合种养提供了有力指导。
政策引导,助力推进。为强化对稻田综合种养的引导和扶持,黄冈市人民政府在2014年出台的《关于加快现代渔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对过去连续六年实行的虾稻连作奖补政策进行了延续和扩充,明确提出了对市直和11个县(市、区)水产部门每年分别安排15万元、20万元、30万元、50万元不等的专项资金扶持稻田综合种养,同时还要求各县(市、区)财政对山区10亩以上、沿江30亩以上的稻田综合种养大户另行安排资金每年按20元/亩的标准给予补贴。目前,该市浠水、武穴、黄梅、蕲春等沿江县市每年均安排有50至100万元不等的的专项资金。武穴市从2007年至2014年逐年增加专项经费,2011年已增加至100万元,2014年还通过考核对稻田综合种养的3个先进乡镇、5个先进村、10个示范户在该市三级干部会上进行了表彰,起到了巨大的引导作用,现已发展稻田综合种养面积13万亩。黄梅县在2014年推广稻田综合种养中,除落实了74万元的专项资金外,还整合了水产、农业、水利、财政、发改、交通等多个部门力量,向种养大户免费发放了稻种1万斤、帮助清理了引水渠道5000米、硬化基地道路3000米,形成了助推稻田综合种养发展的强大合力,现已发展稻田综合种养面积14万亩。
典型引路,带动推进。典型具有“一花引来万花开”的巨大作用,为加快推进黄冈稻田综合种养,让更多渔民增产增收,黄冈市各级水产部门积极办点示范、培育典型,以典型养殖户带动全市稻田综合种养。现已建成了黄梅濯港红马、武穴万丈湖、蕲春八里湖3个连片万亩的稻田综合种养基地;麻城歧亭镇正在规划建设500亩的鳖虾稻综合种养基地,现已投资200万元完成了一期100亩的建设。浠水县润德家庭农场自2014年5月注册成立以来,现已流转土地1000多亩,建成了稻虾共生综合种养基地700亩。全市涌现出了李雁彬、柯金定、李淇平、李国民、石归中、田国平等一大批稻田综合种养大户典型代表,实现了“县县有规模基地,处处有典型大户”。黄梅县刘佐乡通过扶持培育养虾大户李雁彬,带动该乡发展了稻虾养殖面积达12500亩,实现亩均增收1200元。武穴市大法寺镇稻虾养殖大户李金高在该市水产局帮助贷款资助和技术指导下,现已发展稻虾养殖面积500多亩,实现年盈利100多万元,带动了周边10多户开展稻田综合种养2000多亩。
技术引荐,规模推进。在推进稻田综合种养进程中,黄冈各级水产技术推广部门现已定期开展各类技术培训121期,培训渔民1.8万人;探索总结出了“合伙养虾,分户种稻”、“错季借地养虾”、“虾藕鳖共生”、“稻鳅共生”、“稻田养鱼种”等模式和技术,并通过“黄冈水产E通”信息平台进行大力推广。同时,黄冈还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先后邀请了中科院水生所、长江所、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等专家教授和潜江、鄂州等地专家到黄冈开展稻田综合种养技术专题讲座和现场指导,多次组织了本地养殖户到潜江、天门、仙桃、洪湖、鄂州等地实地考察学习,用外地的成熟技术、先进经验和生动实践引导渔民开展稻田综合种养,促进该市稻田综合种养规模发展。
宣传引势,蓬勃推进。为营造稻田综合种养浓厚而良好的发展氛围,黄冈市各级水产部门通过当地电视台、报刊、网站等媒体平台,将致富典型和先进经验进行广泛宣传,同时通过年度农业春耕备耕新闻发布会、行风热线等栏目向社会宣传稻田综合种养奖补政策和稻田综合种养主推技术,营造了稻田综合种养浓厚的发展氛围。此外,黄冈市水产局还组织开展了稻田综合种养专题调研,形成了全面而详细的调研报告,在《渔业致富指南》上进行了刊发,向外展示和推介了黄冈大力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的良好环境、巨大优势和丰富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