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图壁县在全疆首创草畜联营发展模式不仅大大提高了当地农牧民的收入,更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更优化了牧区养殖结构、牧区劳动力结构、生产资料合理配置以及生产效益的分配方式。
这些年,随着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出台以及牧民定居、草原补奖等举措的落实,农牧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在缩小,牧民生活水平在提高。但牧区草场过牧,草场沙化、退化严重,资源总量与人口矛盾突出,加之牧民观念陈旧、牧区产业结构不合理、牧区生产力水平不高等原因,导致牧区与农区发展水平、牧民与农民的收入仍存在一定差距,这也成为制约草原畜牧业发展的瓶颈。
为改变这种现状,2011年下半年,该县通过到外地考察,并结合本县牧区实际,探索出以转变牧区生产经营方式为特点的草畜联营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牧民以牛羊、草场、基础设施和设备折价入股,每股1000元,交给合作社;合作社与牧民签订协议,入社后资产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使用,每股年固定分红200元至300元不等;协议一定3年不变,3年后如需调整分红方式须经社员大会商定。
草畜联营专业合作社一经成立便显示出勃勃生机。目前该县已探索出多种草畜联营合作社运营模式,有23451运行模式、1=3发展模式和“八化”管理模式等。这些合作社虽然运作模式各有差异,但均实现了生产资料资本化、牲畜喂养机械化、规模养殖规模化、产品出栏安全化、社员增收效益化、劳动力转移规范化和产业发展多元化。
至目前全县已成立草畜联营合作社20个,入社社员达200户近千余人,饲养大小牲畜约28000头(只),经营草场面积近20万亩,入社牧民人均年收入超过万元。